广州后生仔 运动习惯不如老人家

  • 2021-09-29 20:00:07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活动现场表演

活动现场的健康游园项目

今天上午,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黄埔区卫生健康局主办的2021年广州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现场活动在广汽本田有限公司举行。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在活动上了解到,对广州居民的抽样调查显示,和5年前相比,广州居民人均盐、油摄入量都有所增加,超重率及肥胖率也有所上升;而年轻人体育锻炼不足的比例较高,锻炼习惯不如老年人。专家呼吁,年轻人群、职业人群应积极培养合理膳食、科学运动等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

广州居民人均盐、油日摄入量

比5年前有所增加

高血压、吸烟、高血糖、水果摄入不足、盐摄入过多和身体活动不足等代谢和行为因素是影响健康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则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提倡“三减”“三健”,即“减油、减盐、减糖”和“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

记者了解到,疾控部门每5年会在广州居民中进行一次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抽样调查,最新一次调查的结果仍在汇总中,不过从中已经可以看出一些趋势。“从初步结果看,广州居民的人均每日盐、油摄入量都比5年前有所增加。”市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部部长梁伯衡表示,目前广州农村居民人均每天盐、油摄入量都超过了我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每日摄入量(盐不超过6克、油不超过25克),而城市居民人均每天盐、油摄入量也略微超标。而摄入添加糖的量,从目前奶茶、果汁饮品在年轻人中的消费情况来看,也不容乐观。

该调查的初步结果还显示,广州居民的超重率、肥胖率也比5年前有所上升;年轻人体育锻炼的习惯不如老年人,体育锻炼不足的比例较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刘伊理介绍:“近年来,我们认识到,职场人群更是受慢性病威胁的重要人群之一,今年我们和企业合作,围绕‘三减+三健 健康新动力’的活动主题,就是希望通过组织活动,引导社会关注职业人群的健康,不仅仅是关注职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更是要倡导职业人群在紧张工作的同时,积极培养合理膳食、科学运动等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

“我们说的锻炼,频率、强度都要达到一定的标准,不是简单的一星期踢一场球,就算有锻炼了。”梁伯衡建议,年轻人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进行零碎的时间锻炼,比如上班下班提前两个站下车步行、在办公室坐得时间长可以起身运动运动,甚至在开会时双腿也可以做一些原地运动,“总之,一定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培养起锻炼的意识。”

肠癌多由肠息肉演变

有5~10年可切断病程

在活动上,来自市疾控及市一人民医院的专家还对广州市大肠癌防控项目进行了介绍。记者了解到,2002年时,广州市大肠癌的粗发病率为22/10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第三位。而到了如今,广州市大肠癌粗发病率上升到34/10万,10年间增长了50%,排位也超过了肝癌排在第二位。每天,广州市约有58个户籍居民被确诊为恶性肿瘤,其中有7.5名就是大肠癌。

大肠癌的发病和饮食、遗传等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改善饮食习惯、规律排便习惯、增加身体活动有助于降低患上大肠癌的可能性。防控大肠癌还有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肠癌筛查,“大部分肠癌都是肠息肉变来的,从哪息肉到肠癌,往往需要5年~10年的发展过程。这个时间差,就给了我们很好的机会来防控它。”市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冯志强在活动中介绍。

2015年开始,市政府启动广州市大肠癌防控项目,当年筛查对象为50岁~74岁人群;而从去年起,项目筛查对象年龄前移至45岁,“这是因为我们发现,从年纪较轻的人中开始干预,效果更好。大部分肠癌一开始就是肠道中的一颗小小的息肉,再变成腺瘤、进展期腺瘤,最后才变成肠癌,整个过程需要5~10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提前在肠镜下切除息肉,就可以减少肠癌的风险。”市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部的梁颖茹医生介绍,市民可以通过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一份大肠癌风险因素调查问卷,或者微信小程序“肠探”线上回答9道问题,再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大便潜血试验,由医生结合问卷和潜血实验结果,评估是否需要进行肠镜筛查。

“经济条件许可的话,建议超过40岁以上的市民都应该进行一次肠镜检查。我今年37岁,看起来年轻,自觉身体也健康,但今年我自己去做了筛查,也发现、切除了息肉。所以,不要以为自己年轻、不到40岁、45岁,就不用关注肠道健康。”梁颖茹提醒。

“减油”,您该知道的点

1、科学认识烹调油

烹调油有助于食物中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利用,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和维生素E的重要来源。但过多脂肪摄入会增加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2、控制烹调油摄入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健康成年人每人每天烹调用油量不超过25-30克。

3、学会使用控油壶

把全家每天应食用的烹调油倒入带刻度的控油壶,炒菜用油均从控油壶中取用,坚持家庭定量用油,控制总量。

4、多用少油烹调方法

烹调食物时尽可能选择不用或少量用油的方法,如蒸、煮、炖、焖、水滑熘、凉拌、急火快炒等。

5、少用多油烹饪方法

建议少用煎炸的方法来烹饪食物,或用煎的方法代替炸,也可减少烹调油的摄入。

6、少吃油炸食品

少吃或不吃如炸鸡腿、炸薯条、炸鸡翅、油条油饼等油炸食品,在外就餐时主动要求餐馆少放油,和少点油炸类菜品。

7、少用动物性脂肪

建议减少动物性脂肪的使用数量和频次,或用植物性油代替,食用植物性油建议不同种类交替使用。

8、限制反式脂肪酸摄入

建议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2g。

9、不喝菜汤

烹饪菜品时一部分油脂会留在菜汤里,建议不要喝菜汤或汤泡饭食用。

10、关注食品营养成分表

学会阅读营养成分表,在超市购买食品时,选择含油脂低,不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

“减盐”,您该知道的点

1、认识高盐的危害

食盐摄入过多可使血压升高,可增加胃病、骨质疏松、肥胖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2、控制食盐摄入量

2019年7月,《健康中国(2019-2030)》发布,更新健康成人盐摄入量为5克/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2-3岁幼儿不超过2克,4-6岁幼儿不超过3克,7-10岁儿童不超过4克。65岁以上老年人应不超过5克。

3、使用定量盐勺

少放5%-10%的盐并不会影响菜肴的口味。使用定量盐勺,尝试用辣椒、大蒜、醋和胡椒等为食物提味。

4、少吃咸菜多食蔬果

少吃榨菜、咸菜和酱制食物。建议每餐都有新鲜蔬果。

5、少吃高盐的包装食品

少吃熟食肉类或午餐肉、香肠和罐头食品,建议选择新鲜的肉类、海鲜和蛋类。

6、逐渐减少钠盐摄入

减盐需要循序渐进,味觉对咸味的需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

7、阅读营养成分表

在超市购买食品时,尽可能选择钠盐含量较低的包装食品,和具有“低盐”、“少盐”、或“无盐”标识的食品。

8、外出就餐选择低盐菜品

尽可能减少外出就餐,主动要求餐馆少放盐,尽量选择低盐菜品。

9、关注调味品

建议选择低钠盐、低盐酱油,减少味精、鸡精、豆瓣酱、沙拉酱和调料包用量。

10、警惕“藏起来”的盐

一些方便食品和零食里虽然尝起来感觉不到咸味,但都含有较多的不可见盐,建议少食用“藏盐”的加工食品。

“减糖”,您该知道的点

1、减糖来减添加糖

各人群均应减少添加糖(或称游离糖)的摄入,但不包括天然水果中的糖和主食中的天然碳水化合物。

2、认识添加糖

添加糖是指人工加入到食品中的糖类,具有甜味特征,包括单糖和双糖。常见的有蔗糖、果糖、葡萄糖等。日常生活的白砂糖、绵白糖、冰糖、红糖都是蔗糖。

3、糖的危害多

饮食中的糖是龋齿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过多摄入会造成膳食不平衡,增加超重、肥胖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病风险。

4、添加糖摄入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糖摄入量控制在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

5、儿童青少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含糖饮料是儿童青少年摄入添加糖的主要来源,建议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6、婴幼儿食品无需添加糖

婴幼儿建议喝白开水为主,制作辅食时,也应避免人为添加糖。

7、减少食用高糖类包装食品

建议减少饼干、冰淇淋、巧克力、糖果、糕点、蜜饯、果酱等在加工过程添加糖的包装食品摄入频率。

8、烹饪过程少加糖

家庭烹饪过程少放糖,尝试用辣椒、大蒜、醋和胡椒等为食物提味以取代糖,减少味蕾对甜味的关注。

9、外出就餐巧点菜

在外就餐时适量选择糖醋排骨、鱼香肉丝、红烧肉、拔丝地瓜、甜汤等含糖较多的菜品。

10、白开水替代饮料

人体补充水分的最好方式是饮用白开水。在温和气候条件下,成年男性每日最少饮用1700mL(约8.5杯)水,女性最少饮用1500mL(约7.5杯)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伍仞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伍仞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梁超仪

本文地址://www.styjt.com/jiankang/2021-09-29/531267.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半岛平台官网入口网站下载
7*24小时半岛电子下载入口
健康图文排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