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从严审,license in生物医药企业还能继续圈钱吗?
- 2021-10-07 12:00:06 腾讯健康
- 健康
那些光是靠买技术、买产品的“生物医药企业”今后很难在科创板上市。
9月末的资本市场上,突然出现了一个“传说”:
科创板开始对License in模式的生物医药企业从严审查。
“传说”的缘由很简单,自从2019年3月科创板开闸以来,生物医药企业基本上报一家过一家,只有个别企业主动撤回申请,从来没有科创板上市委主动否决。但在过去一个月,上市委连续否决了两家生物医药企业,分别是海和药物、吉凯基因。
市场不得不从否决函中寻找答案。海和药物被质问“引进或合作开发的核心产品是否独立自主进行过实质性改进、对合作方是否构成技术依赖”;吉凯基因则被问“核心技术是否具有先进性”。
换句话说,开始追究起核心价值的真实斤两。
科创板开板两年多,市场终于回过味了?
再鼎乘风而起
License in,“许可引进”,生物医药企业常用的运营模式。在国内,这种模式的代表无疑是再鼎医药。
再鼎医药成立于2014年,刚成立一年便赶上国内药品注册审评审批改革,创新药的风口开启。当时,license in是快速学习国外成果的窗口。凭借license in,再鼎7年时间引进上市了3款产品,并在港、美两地完成上市。
与传统的10年、10亿美金的医药研发“双十定律“相比,这种开发成果十足惊艳。
回望再鼎的“战绩“会发现:时势造英雄。
License in的优势非常明显:买到了,就直接跟在原研后面做临床,直接缩短研发流程。彼时,国内仿制药红海一片,再鼎的license in路线引发资本高度关注。
很快,在启明创投和红杉资本一路呵护下,再鼎医药3年完成四轮融资,募资超3亿美元,引进11条管线。2017年,再鼎一跃登陆纳斯达克。
2018年,再鼎医药迎来新契机。当年7月,国家药监局发布《接受药品境外临床试验数据的技术指导原则》,开始接纳境外临床数据。
境外新药在华的上市流程再次提速,直接促成了再鼎第一款引进药物“则乐”在2019年获批。
时势赋予再鼎的,远不止于此。2020年9月,再鼎医药凭借license in优势,成功在港上市。2021年6月末,再鼎医药股价达1364港元,涨幅达140%以上。
到今年3月底,投资社区雪球曾组织过一次“再鼎调研团”,有投资者在调研后感慨道:“现在很多项目都是对方主动找再鼎,而不是再鼎找别人。”
当时,再鼎刚宣布完成了一项License in,总额3.38亿美元拿下了美国Mirati公司的小分子KRAS抑制剂,就在这之前2个月,再鼎还和荷兰ArgenX公司合作,花费1.7亿美元买下一款免疫药物。
License in模式把再鼎送上了神坛,也一度馋哭了国内药企。2020年,国内多家药企开启license in步伐,百济神州、先声药业、复星集团、豪森药业等均实现了多种管线的引入。
license in不等于创新
入局者与日俱增,License in成本也水涨船高,不止一位投资机构和药企人士告诉健识局:2020年开始市场上好的品种价格越来越贵。
2019年,有披露的28笔创新药项目交易平均单价为1.5亿美元;到了2021年,单品突破3亿美元变得很普遍。9月13日,一家以License in为主的医药上市公司云顶新耀豪掷4亿美元,引进了mRNA平台。
License in的成本,已经和自主研发差不多了,还不能和创新划上等号。
2021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修改的决定》,进一步提高科创板对创新的要求,内容包括:
1.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5%以上,或最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累计在6000万元以上;
2.研发人员占当年员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3.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5项以上;
4.发行人独立或者牵头承担与主营业务和核心技术相关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
7月,国家药监局跟进,发布抗癌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的征求意见稿,旨在提高药物进入临床试验的标准,打击“伪创新”。
这些政策很快就反映在资本市场上。9月,科创板按照新的“创新”要求,史无前例地否决了海和药物的上市申请,明确质疑海和药物9条重点在研管线中仅1条为自研,不符合科创板的“创新”定位。
这之后不到一周,科创板又拒绝了吉凯基因的上市申请,质疑点依旧是和创新密切相关的“服务可替代性”、“技术壁垒”等方面问题。
大环境如此,license in路线下的所有前行者都面临考验。对产品原创性和前沿性的拷问,不仅影响到产品获批、公司上市,更影响到估值。
大批试图靠license in上市圈钱的“生物医药企业”,必定遭受打击。
生物医药行业需要重估
8月10日,再鼎发布2021年半年报,着意强调了3个自研产品的研发进度,并向外传达了“战略前移”、重视药物自研的信息,再鼎内部称为3.0模式。1.0时代,是引进成熟产品在国内做临床、2.0则是引进后跟进研发。
求生欲极强。
目前,再鼎的管线布局里,license in仍旧占据大额比例。三款自研产品目前进度均为Ⅱ期临床之前,距离获批上市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同时,几款还未商业化的引进产品也在外部承压。KRAS抑制剂的竞争者包括加科思、益方生物、劲方生物等;EGFR抑制剂则是和豪森药业、阿斯利康、艾力斯医药等同场竞技;HER2单抗的赛道上更站着恒瑞医药、百奥泰、三生国建等……
想要评估“引进+自研”这个模式,为时尚早。可以确定的是,长期重视研突然转向引进,和长期搞引进突然重视自研,二者大有不同。
目前,再鼎在国内已有三款产品上市:PARP抑制剂“则乐”、肿瘤电场治疗“爱普盾”、胃肠间质瘤靶向药“擎乐”。整体营收严重偏科,2021年第二季度“则乐”销售所得2340万美元,占当期营收63.2%。
国内市场,包括“则乐”在内还有三款PARP抑制剂在售,分别是阿斯利康、恒瑞医药和百济神州。这四款产品,适应症均包含卵巢肿瘤、输卵管癌和腹膜肿瘤,同质化风险较高。
可以预见的是,今年年底的医保谈判,恒瑞和百济神州肯定会积极争取。PARP抑制剂远没有PD-1的市场分额高,内卷却已经开始。
内卷之下,各家能分到多大蛋糕还真不好说。只是,license in和自研相比,利润水平不能同日而语。
7年前的再鼎无疑是创新的、前沿的。但中国的医药市场,是一块风云变幻的土地,如果不能快速跟上形势,一家企业可能很快泯然众人。毕竟,论投入、上市速度、回报率、市场估值等等,纯粹的License in已经越来越不合算。
显然,监管层对创新性的认可度已然发生变化,引进产品日趋低下的性价比也让资本观望却步。如此大势之下,中国的License in格局可能发生变化。君合律所合伙人陶旭东表示,建议企业先上港股,之后再考虑A股:
“我们好几个License in的企业和准License in的企业在科创板被否定。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科创属性指引这个‘紧箍咒’,要求企业有发明专利,有自主知识产权。”
文丨烟酰胺
运营丨廿十三
每天两篇深度稿件,解码医药健康
#再鼎医药##中国的License in格局#
本文地址://www.styjt.com/jiankang/2021-10-07/532506.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善于“伪装”的脑膜瘤如何察觉?这些早期体育bd 要警惕2021-12-29 10:03:03
- 英研究称,Omicron感染住院风险较Delta低70%2021-12-29 09:57:14
- 美国FDA批准诺华全球首创siRNA降血脂新药上市2021-12-29 09:51:17
- 葵花药业拟引进两款儿童罕见病用药2021-12-29 09:51:04
- 广药集团建成澳门首个GMP标准中成药厂2021-12-29 09:50:49
- 什么是阴痛?
2021-10-26
- 美立方国内外专家齐聚 颌面专家团再升级
2021-08-23
- 《热点聚焦》医疗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有了新要求
2021-09-15 20:00:10
- 浙大一院2021年中秋节、国庆节放假及工作安排
2021-09-12 14:00:03
- 什么是阴结?
2021-10-26 10:33:42
- 名医风采 美立方颌面国际专家团,轮廓改造天团
2021-08-23 11:48:32
- 12333异地就医备案 您关心的都在这里
2021-09-07 10:4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