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甲医院当保安

  • 2021-10-24 22:00:32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保安员,在中国从来不是一份普通的职业。

在北大,过去20年有500余名保安考学深造,他们中一部分在企业任职高管,一部分到了大学当老师。

在B站,网红陈义还时常穿着保安制服直播,他的口才和煽动性,让一帮博硕研究生学历网友对「带专」多了一份憧憬。

在三甲医院,保安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医护的生命安危和医院的财产安全,特殊在于:他们保护患者及家属的同时,有时候又不得不和他们产生冲突。

01

庞大

晚上10点整,郑州某三甲医院某住院部某楼层,王刚走出洗手间,正要回到自己的工位上,恰好看到一名中年妇女正准备悄悄潜入病区。

王刚呵止了她,检查了证件之后,把她拒在病区外的走廊上。后者委屈的表情浮在脸上。

王刚继续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无所事事地盯着走廊上几个大声喧哗的人。

此时,这栋楼宇里有超过30名保安在值长夜班,负责维护这家三甲医院某住院部的安全和秩序。

如果像 RTS 游戏一样把视角拉远,在这家大型三甲医院的各个楼宇及重点区域之间,如门诊大楼、重症监护室、急诊科、发热门诊、地下停车场以及外围,一两百名保安员正在自己的岗位上值班。

如果算上对班(即长白班)的安保力量,这家医院这个院区的保安员数量有可能达到四五百人。

简单算一笔账:每层单个病区六七十名患者,每个患者加一个陪护,加上医护人员、实习生、进修生、保洁人员,每个楼层两个病区一共两三百人;按13层楼来算(去掉1楼、14楼),这栋楼已容纳了三四千人,这一个院区约有上万人同时在院。

这已经是疫情期间严格管控后的结果了,平时人流量比这还多。

为了保障每天上万「流动」人员的安全,几百名保安配置在这里属实不少。尽管如此,负责这家医院安保的物业公司还在不停地招聘、培训,以补充空缺。

02

脸熟

还在病区门口,我搭讪上王刚,开始聊天。

这时,一个患者家属用轮椅推着患者正要出门检查。

王刚拦住了他们,「××床的吧,把身份证留一下。」

家属示意没带身份证,在病区放着。王刚摆了摆手,示意可以走了。之后,家属推着患者进入了电梯。

王刚随后继续我们的谈话,并解释说「这都认识」。

由于患者平均住院时长都要接近7天,甚至还有患者原地不动「出院再入院」。在这个病区里的一两百人,他几乎都认识。

「医生、护士、进修生(住培生)、病人以及家属。」王刚说,除了刚入院第一天的病人及家属,其它几乎没有生面孔。

王刚说,这个科室有时候来很多实习的学生,也有来进修学习的,都是读书人,报到时规规矩矩地会把介绍信、工作证明之类的公函发给他,一次两次照面就认识了。

出入医院的人群鱼龙混杂,以前经常会有丢轮椅的情况。如果丢失轮椅,王刚要按原价赔偿,一个轮椅就要几百块,是他好几天的收入。

他倒也谨慎,但又带了点人情味儿。对于特别熟的人,他放松了检查制度。就像刚刚那位病人及家属一样,进出病区已经不需要检查证件了,甚至有些人还会和王刚聊了会儿家长里短。

03

热闹

按照去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下发的《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要求,很多大型医院停止了加床,减少了陪护人员,取消了探视机会。

疫情之前,医院的住院大楼一直是一个半开放的场所。

王刚之前在一家医院的神经内科病区做保安员。

脑病起病急,造成身体损伤严重,有些手术时间并不短。一天,急诊送过来一个患者,随同了12个家属,个个情绪激动,在手术室门口大喊大闹,见大夫就问,甚至还包括一些推搡的动作。等到患者手术后回到住院部静养,家属又来到了病区门口继续闹。

「患者家属急切的心情,我们都可以理解,我对他们说,小点声,我也不管你们,但他们就是不听。」王刚回忆这段过往说,后来引发一点肢体冲突,最后他是通过对讲机呼叫了上下楼层的几名保安员过来,并警告他们再闹报警,才停止了这场冲突。

前不久,河南一场暴雨,让河南几家医院损失严重。这家医院的一个院区住院部的部分患者被转移到这里。

那个时候是特殊时期,不得不加床,陪护的家属挤满了走廊,甚至电梯口都睡满了患者家属。

「这有点像几年前医院的情况,可以加床,家属随便探视。」王刚告诉我,那几天每天都有丢手机、丢钱包的情况。

「这就是前后对比。」王刚说,还是严格一点好。说着他给我比划着病区走廊充电的手机,「你看,现在充电都可以没有人在跟前,以前可能吗?」

04

「北漂」

陈师傅换过几份工作。

十年前他是保安,在福建;五年前他还是保安,在郑州。

我见到他的时候,已经是夜里11点,在某三甲医院住院部一楼大厅值岗。

穿着厚实的制服,戴上头盔,站在大楼进门处,或单膝支撑在门口的小椅子上,但还是站姿。

深夜的时候病房楼几乎没有什么人出入了,只有远处电梯到站「叮」的一声划破夜的寂静。

我站在陈师傅旁边,准备聊几句,但特别像正式的访谈――一问一答,不问不答。

「这么晚了还在值班,很辛苦啊。」「……」

「师傅哪里人?」「厦门。」

「我去过厦门呢,海沧的长庚医院,十几年前的事了……」「……」

「师傅来郑州几年了?」「四五年。」

……

在我强行尬聊下,总算是打开了话匣子。

郑州距离厦门1500多公里,对于陈师傅来说,来郑州已经算是他的北漂。

陈师傅说,十几年来他一直是保安,只不过是在不同的地方当保安。「保安这个工作,全国的工资都差不多,在哪里都一样。」

中国政府采购网上公布的北京一家三甲医院外包项目中标公告显示:

两家中标供应商共计1075.2384万的中标金额,采购两年共计127人的安保服务,折合人工费为3506元/月。

其中一家安保企业为北京某高校旗下所有附属医院提供安保服务,还服务很多中央机关、国家机关、高校和国企。

和陈师傅以及王刚所说的差不多,这个公开中标的人工费用标准,放之四海皆准。

聊天中,至于为什么「北漂」到郑州,陈师傅也没有说出所以然。

不过他还是给我描述了他的住宿环境――一套附近的回迁房,被他们租来改成集体宿舍,每个房间大概住4~6个人,甚至更多,每个人每个月只需要交30~50块钱。

他想去医院的另一个院区工作,在哪个岗位都无所谓,主要是那附近租的房子比这又大又新,房租还便宜,每个人每个月只用交20块钱。

05

忙碌

深夜12点,整个门诊大楼、住院大楼都静悄悄的。

某三甲医院急诊科门口(图文无关)

只有急诊科、ICU等地方灯火通明,人声嘈杂。医护人员一路小跑,处理着各种事务。

有时候,忙碌也是可以互相「传染」的。

正当其它一小部分保安准备找个地方小憩时,急诊科保安李师傅忙个不停。

急诊科陆续地有患者进入,有的是通过救护车拉回来的,随后还有患者的亲朋赶到。李师傅会帮助医护人员推平车,甚至帮跟随的患者家属拿东西等。不忙的时候,就帮大家指指路,做好导诊服务。他饱含热情,像第一天上班那样兴奋。

据说,急诊保安是医院里「职业寿命」最长的岗位。

两年前,河南一家三甲医院的保安从企业班车上把一名突然晕厥的患者背到身上一路小跑送至医院急诊科,在网上引起热议。那名26岁的保安员同样是急诊保安,而且已经是医院的老同志了。

李师傅在这里工作了五年,他说想要一直干下去。之所以愿意在这个岗位上做那么久,是因为他总能帮到人,得到很多人的认可。

聊天中,他还能给我讲一段科普:脑病发病急,发病时间多在后半夜,特别是凌晨三点到五点这个时候发病率最高,尤其是最近气温骤降,一定要注意保暖。

不过他随后表达了更倾向的原因是,这里热闹,更重要的是,「有人说话」。

06

退意

在另外一家三甲医院,绕过急诊大楼门口和发热门诊,到住院部,走步梯爬上几层楼,我见到的保安中,年轻人不多。

杨光是里面看起来面相最年轻的,但也已经35岁,步入中年。

这个行业不是没有年轻人,而是年轻人总是昙花一现,两个月是年轻人的工作最长期限,到期他们就辞职,很少有坚持下来的。

在互联网上,曾出现过两个保安网红,他们留下的直播视频甚至态度都是一样的,「这是等待下一份工作的缓冲地带」。

杨光坦言,保安这份工作是他的兼职,白天还有一份工作。

杨光的家就在这家医院附近,前几年这里还是一片城中村。他经历过突然暴富。至于为什么现在打两份工,他没有说。

「这份工作的工资还没有我的零花钱多呢,谁愿意一直干。」

杨光的底线有两个:夜班,离家近。

保安员的工作是跟物业公司签约的。从人事上来说,他和这家医院没有一丝关系,所以存在随时调岗的可能。杨光也说出了他的固执,「如果让我上白班,立马辞职」。

当然不是简单说说,杨光还是做过背景调查的――附近一家大型写字楼的保安岗位工资比这里高了100块钱,而且还提供了应该有的保障性待遇,重要的是那里每个月能休息4天,而在这里没有一天假期,甚至连法定节假日都不能休息。

「我要好好考虑考虑,如果辞职要提前一个月打报告,还要再干30天才能离开这里。」杨光直言。

07

新政

9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医院安全秩序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

医院保安员数量应当遵循“就高不就低”原则,按照不低于在岗医务人员总数的3%或者20张病床1名保安或日均门诊量3‰的标准配备,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保安员数量。

除此之外,还对医院的人防建设、物防建设、技防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建议。但对于医院管理者来讲,这已经不是新内容。

八年前,公安部和国家原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就曾发布《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

要求全国二级以上医院保安员数量不低于在岗医务人员总数的3%,20张病床1名保安,日均门诊量的3‰。

重点内容几乎一模一样,只不过这次多了几个指导单位,以及更丰富的内容,让这份文件看起来愈发权威。

八年前这份指导意见下发之前,北京的一些大医院已经超出这个标准配备。

2018年9月22日,北京某医院的妇产科发生一起「因不同意医师建议的分娩方式而殴打医师」事件,引起舆论关注。

这次事件中,三名医生受轻伤。公安部官微第一时间发声谴责;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第一时间指导人员慰问受伤医生,并认为「强烈谴责已经不能表达我们的愤怒」。

08

经验

要问是否能够从根本上防范医患冲突发生?放眼全世界,目前也没有一个更好的办法:

在美国,暴力伤医事件往往涉及到枪击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统计世纪初前十年美国医院内91起枪击案发现,大部分集中在急诊室。

所以,美国近40个州专门立法保护医护人员。很多州的法律规定医护人员必须参加政府相关机构义务提供的反暴力培训,同时还加大了对袭击医护人员的惩处力度。

日本则擅长做提前预警,政府指导成立了医疗评估机构,定期对所有医院和在职医生进行综合评分,对不合格者提出各种不同级别警告。

在政府的监督下,医疗评估机构要求医院给医生购买「事故保险」。大多数中、小纠纷可通过保险公司获得解决。

以色列则更倾向于让医院、医生从自身方面找原因。

以色列卫生部门对705名医生和护士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在4047宗暴力袭击医护人员个案中,39%与医护人员的行为有关,29%与病人有关,16%与医院管理有关。

调查发现,医院方面有责任在管理上作出改善,包括避免医护人员人手不足、医院过分拥挤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暴力行为发生。报告指出,医生可以通过增强病人和病人亲属的信心,来缓和气氛,减少矛盾。

个别制度似乎有所改善,也似乎都有缺陷。没有一种方法是十全十美的。

尾声

我离开其中一家医院住院部时,同楼层北区的保安已经趴在简易的桌子上睡着。桌上的水杯、额温枪以及洗手液已被挤到桌子一角。

从另一家医院地下停车库出来的时候,门口还坐着一位保安,低头刷着抖音。露天的环境,十摄氏度左右的天气,让他佝偻着身躯蜷缩在棉衣里。

我停下车向他问个好。他也对我笑了笑。那份笑容似乎是从搞笑视频里延续出来的快乐,绽放在他脸上。

(为保护隐私,王刚、杨光均为化名)

来源|健康界--健康号

撰文丨宋昆仑

本文地址://www.styjt.com/jiankang/2021-10-24/535836.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半岛平台官网入口网站下载
7*24小时半岛电子下载入口
健康图文排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