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有难以跨越的迷茫吗?复旦儿科开设国内首个跨性别多学科门诊

  • 2021-11-04 12:00:04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近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开设跨性别多学科门诊,旨在通过多学科专家的专业评估、诊断及干预,减少特殊儿童青少年人群的负面情绪、改善家庭关系以及找到自我价值的认同。

花季少女难以跨越的迷茫与困惑

小林是一位花季少女,长得眉目清秀、体型匀称,但她从小不喜欢穿裙子,不爱留长发。从小学开始,小林就不喜欢和女同学一起嬉笑打闹,而是喜欢和男生们一起聊汽车、玩变形金刚等,同学们也因此常在背后议论她是一个假小子,甚至她时常被当成男孩子赶出女厕。

有一次,小林所在的班级要外出交流,按规定女生需要穿裙装校服,但小林非常抵触。无论父母、老师怎么解释和规劝,她都无动于衷。小林的父母很无奈。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林开始来例假了。对于每月的例假,小林很是烦扰,焦虑、抑郁情绪反复出现,甚至有时还会冒出自杀的念头。“我这是怎么了?”――小林希望找到答案。经过一段时间网上的探索,小林确信自己是一名跨性别者。

经历了长期的心理痛苦后,小林鼓足勇气告诉父母自己真实的想法。父母听到她的说法时如五雷轰顶。一时间,整个家庭氛围逐渐变得复杂起来。

起初,父母希望通过老师和心理医生的努力,能够打消小林的这种意识,结果发现这没有什么效果,反而加重了小林的心理压力。小林是个聪明懂事的孩子,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一直努力压抑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情绪,焦虑和抑郁始终伴随着她。

多学科专家共同给出医疗建议

小林的妈妈获悉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开设跨性别多学科诊疗门诊后,迫不及待地前往咨询。

通过专业儿童心理医生的初步评估,小林的确是一个“跨性别者”。小林是一个如假包换的学霸,但她也偶尔会表现出严重的抑郁与焦虑情绪。经过与小林及其家人的沟通交流之后,心理科与内分泌科医生共同给出了医疗建议――先稳定小林的情绪,改善心境,然后通过药物抑制例假,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等孩子成年之后再由其自行决定是否仍需要进行整形手术。

同时,社工部认为小林的社会支持与家庭支持基本条件具备,邀请小林多多来参与医院的志愿者活动,多与社会接触,并且发挥自己的专长,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一系列专业、规范的医疗措施让小林的家人感到安心,既保证了孩子能够很好地继续学习,又能让她对今后的生活有了信心,找到自己的社会价值。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跨性别多学科门诊是由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发起,通过伦理委员会专业审查后,由心理科、内分泌遗传代谢科、泌尿外科、社工部共同参与的,旨在帮助跨性别儿童与青少年的多学科门诊。通过多学科专业医生的专业评估、诊断、心理治疗以及必要药物干预,对于减少这些特殊儿童青少年人群的负面情绪、提高学习成绩以及改善家庭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据了解,这也是国内首家针对跨性别儿童青少年群体的多学科综合门诊。专家们希望这个门诊成为连接跨性别儿童、家长、医生以及社会各界的一个桥梁,帮助到更多我国跨性别儿童青少年人群。

通讯员 奚晓蕾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相关链接】

根据世界跨性别健康协会(WPATH)以及内分泌协会的定义,“跨性别”是一个用来描述个人的性别认同感与其出生性别不一致时的术语。性别焦虑症是一种心理健康诊断,描述当性别认同和出生时记录的性别不一致时,一些人感到的不适。

根据美国2016年的一项研究,在美国,约0.6%的成人,也就是140万人是跨性别者。许多跨性别存在就医的障碍以及误诊误治的严重问题。这些问题也导致了跨性别人群中药物滥用、感染、精神疾病以及癌症等问题的高发。

2019年,中国学者对我国跨性别者的自杀想法和自杀企图进行了深入分析调查,共有32个省市1309人参与了调查,结果发现学生群体占到了41.7%。这些孩子出现严重抑郁、焦虑的比例比普通人群高出很多,如果不及时发现或加以引导,可能出现学校、社会适应的问题,家庭成员间的对立,或者不明原因的自残行为,严重者会存在自杀倾向。

国际内分泌学会以及新英格兰杂志于2017年及2019年先后发表了针对跨性别者的诊疗指南。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描述跨性别的性别认同障碍修改为“性别失调”,并从精神疾病类别中去除,意味着跨性别并不是一类疾病。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jiankang/2021-11-04/553295.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半岛平台官网入口网站下载
7*24小时半岛电子下载入口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