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价格普涨 行业三大难题来了!
- 2021-11-04 18:00:10 健康一线
- 健康
药材全面普涨之下,或引发行业三大状况
01 第一状况:“产新涨”或将引发药农盲目扩种热潮
2021年,对于中医药行业而言,是极不平静的一年,受天气、疫情、国际货币超发等多种因素影响,中药材行情价格迎来全面“普涨”。
很多品种,像连翘、生地、墨旱莲、川芎、泽泻等药材,价格上均出现大幅度攀升现象,甚至有些药材品种价格攀升幅度高达三至五倍!涨幅之大、涨势之快,令众多中药生产、使用单位猝不及防。
尤其是在这波中药材“涨价潮”中,行业出现了一个极其明显的特点,既:产新涨。
一些常用大宗药材品种,不到产新不涨价,一旦遇到产新上市之际,价格便会出现一路飙升,涨势如虹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有业内专家分析,这是由于当前社会已经处于信息时代,在原料采购方面,无论是行业经营商家,还是中成药生产单位,大家在原料采购上都有着一个相同的思路,那就是“去中间化”到产地“垂直采购”。一旦遇到某些中药材品种产新,这个时段,往往大家都会把目光越过市场投向产地。
受采购订单集中所致,那些正在产新或已经产新结束的药材品种,价格上就会出现一定上浮。
尤其是一些受灾减产或需求量加大的中药材品种,在僧多粥少、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产地甚至会出现价格快速暴涨现象。
某些药材品种产地涨价,势必会引发市场联动效应,于此该品种整体行情大盘便会被全面拉升,冲上一个新台阶。
按说,中药材在产新期间出现涨价,对于产地种植端肯定是极大的好事,毕竟广大药农面朝黄土背朝天,劳作不易,如果药材能在产新期间涨点价,那么种植户的收益就会有所增加。
但是,世上的事物往往都有它的两面性,单方面来看,药农获得较大收益自然很好,可是最终结果却未必如此。
因为广大药农,包括那些农业合作社以及某些药材种植基地公司,他们往往都很难摆脱一个“跟风追涨”的思想,即今年种植某个品种涨价、挣钱了,次年就很难舍得放弃,甚至还会加大投资力度,扩大该品种的种植规模,直到这个品种行情出现滥市,严重供大于求,价格跌到一塌糊涂时,很多药农朋友才如梦初醒、后悔不迭!但一切为时已晚,这个时候已经赔得连种植成本都收不回了。
而像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中药材种植前沿,似乎每年都有上演,真是出现的太多太多。此次的中药材涨价潮之后,类似情况同样会不可避免的发生。
所以说,在此方面,近期已有多位行业专家特别提醒,希望农民朋友在种植中药材方面,不要一味只顾埋头拉车,也要时常抬头看路,毕竟中药材“少了是宝、多了是草”。
某些药材品种在短期内出现俏市行情,不代表该品种永远一直都会处在价格高位,行情有大上就会有大下,一哄而上的种植结果,往往就是造成货多滞销,引发一哄而下滥市行情的开始。
亦因此,在药材种植方面,希望药农朋友,眼睛不要总盯着那些涨价品种,为了避免今后在某些药材价格行情方面触礁遇险,一头栽进低价滥市的泥潭,更要多关注那些当前虽然没有涨大价,但其实非常有前景、有潜力、生产用量稳步提升的品种,面对市场需求,种植方面只有做出具有前瞻性研判并进行合理化的结构性调整,也才能达到未雨绸缪的目的。
当然,在如何帮助广大药农种植药材规避风险方面,更离不开政府、行业相关协会、信息专家们的引导与支持,如此才能最大可能的既让药农朋友挣到钱,而又不会因为“跟风追涨”盲目扩种赔得一塌糊涂。
02 第二状况:压货之风盛行,将导致市场“二八定律”加剧
“二八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现的,所以也叫巴莱多定律。“二八定律”一直是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所以中药行业同样也存在这一现象。
许多年来,每当中药材行情出现一次“普涨”或某一个品种价格出现“暴涨”之后,最终能从中真正获利的人群并不多,约有20%就不错了。
其中80%参与者,一部分人会赔钱、一部分人能保本全身而退就不错了。
首先我们来分析这次中药材行情“普涨”的原因,当前中药材行情之所以出现价格全面“普涨”现象,是由于新冠疫情、个别地区发生旱涝灾害,以及受世界多国印钞放水,造成物价输入性通胀等一系列情况引发的一波行情。
但是,以上只是事物的一种表象,而中药材行业当前的实质情况是,很多品种虽然都跟着涨价了,涨价原因却多非是由供需矛盾造成的。
除了个别一些中药材品种,是受新冠疫情销量增加或旱涝灾害造成部分减产外,大多的品种在使用终端需求方面并没有出现明显增长,货量仍然是处于供大于求局面的。
据天地云图中药产业大数据分析,当前,在市场需求端,中成药临床渠道、中成药OTC渠道和中药饮片渠道依然是中药原料需求三大渠道,但占比与往年相较却下滑至65.28%。
原来表现抢眼的电商渠道,2020年9月-2021年9月,受线下渠道畅通和消费力不足影响,电商主渠道中药类产品销售量整体上行3.06%,为近5年最低水平。其中2021年前三季度只增长了0.45%。
前面已经说过,此次的中药材行情出现全面普涨之后,下面紧接着就会发生什么?肯定是产地源头的种植热。
在货币通胀、种植成本不减的情况下,太子参35元一公斤的行情药农或许会缺乏种植热情,但是现在价格都涨到70元每公斤了,种植户还会无动于衷么?
红花90元一公斤的价格,药农或许愿意放弃种植,如果达到180元每公斤的价格,药农愿种还是不愿种?
一亩地收入3000元的白术或许提不起药农种植的兴趣,那么要是随着市价的提高,亩收入可以达到6000元以上的行情,药农自然就会怦然心动。
由此,很多药农、农业合作社甚至GAP种植基地,在此次药材高价潮的冲击之下,在某些品种种植方面,难免会出现盲目性的扩种扩产、大干快上的“过速过火”势头或局面。
那么,在使用终端需求不旺,而产地源头生产端却一片种植热潮不减,货源在未来源源不断地涌现的情况下,很多中药材品种,市场价格会永远像现在这样一直“涨势如虹”下去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从当前行业实际情况来看,如前所言,虽然很多中药材品种涨价了,但其实并没有真正进入实际消化通道,依然分散在产地、市场一些经营商、压货商手里,并不断被流转或储存。
看看当前那些中药材产地或专业市场的大、中、小型冷库就明白了。
像根茎类品种,2020年初存放的时候,冷库价格存储(一年)每吨不过0.35元公斤,可是当前的存储费用却已经涨到0.70元了。
为什么?这是因为当前那些产地、市场各大小冷库药材储存方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堆积如山”爆满现象,想存储药材必须要排队、等号,只有等到别人的药材从冷库提出,你的货才能按顺序放进去。
那么,这么多的货量会永远一直躺在冷库里面不动么?显然也是不会的,最终还是会被提出来倾销市场。
很多中药材品种受高价位刺激,产地种植热情高涨,市场库存量庞大,终端需求又处于瓶颈期,在这种相互矛盾冲突无解之下,那么,接下来的情况就是许许多多的中药材品种价格,在未来的二、三年内将会出现逐步下跌或断崖式下跌,而且当前这种情况已经开始有所显现,例如像去年初新冠疫情爆发期间,价格被热炒到270元公斤的金银花,现在不是已经落价至140元公斤了吗?
那么,无须质疑,当这次中药材行情“普涨”过后,也就是前面我们所提到的“二八定律”显现之时,那就是20%在中药材行情“普涨”初期介入压货的人群,在当前高价位上会选择适时抛售,获利安然退出。
另外80%的人群,一部分在中期或中高价位介入买进者,如果能在发现行情不妙之际迅速明智地选择“忍痛逃仓”,或许能落个有惊无险的“保本退出”就不错了。
至于剩下的部分人群,如果是在中药材“涨价潮”后期高价位介入者,并于未来中药材行情落价前缺乏“壮士断腕”勇气不愿面对现实的“强硬派”,则只能做此次涨价潮的牺牲品了。不然,那20%人群的获利又从哪里来呢?
所以说,文章写到这里,在此笔者不仅要提醒那些处在中药材种植前沿的药农老大哥,种植药材切忌一味盲目跟风追涨,同时笔者也规劝市场那些一直抱有“存钱不如存货,买进就能挣钱”思维观念的中药材经销商或压货商,必要时刻把握时机认清形势“见好就收”比什么都强。
毕竟再大的风,都不可能永远一直刮下去,再空前的盛宴,都有曲终人散之时,过犹不及的结果往往都是以惨败收场,并最终难以逃脱成为“二八定律”80%人群之中的一员。
03 第三状况:“普涨”过后,药材质量层面,企业购货方难免“防不胜防”
中药材价格出现全面“普涨”现象,对于产地药农种植户,或手中有货的那些市场商家来说是一个惊喜,但是对于中药饮片或中成药生产企业来说,则无疑增添了压力。
这种压力不只是来自于生产成本的增加,而是对原料来源质量层面的隐忧。
在2020年之前的阶段,为什么很多药材品种行情一片低迷?原因之一就是源头种植量过大,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原因之二则是新药典增加了一些检项,为了应付未来的不确定性,那时的生产企业都在尽量减库存,双重挤压之下,中药材行情出现普遍降价。
此次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中药材价格全面“普涨”现象,则改变了这一状况。
那些因为农残、重金属、成分含量不合格,被生产企业拒之门外的中药材,在此次价格“普涨”风潮中同样参与了狂欢。奔赴产地和市场抢购药材的各色人群,没有谁会背着检测室去,胡子眉毛黑红一把抓,买到手里,合格的不合格的全凭运气了。
这种情况,则会给产地一些药农造成质量认识上的错觉,既然农残、成分含量、灰分等超标不超标、合格不合格的药材都有人抢买,那么,为了增产增收,药农在种植上就会对药材质量产生一种漠视心态,农药照样喷,激素照样施。
萝卜快了不洗泥,只要市场给价高,不愁卖,药材含量够不够无所谓,不到产新季节照样提前采挖上市。
这种情况,对于产地的那些药材贩子、市场一些经营商、压货商来说亦是如此,被利益冲昏头脑之后,药材含量、农残、重金属够不够、超不超?别人都跟你抢着买了,管那么多干嘛呢,能赚钱不就行了?
这种情况、思想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则是头疼的事情。很多不同批次购进的药材,因属同一品种,被产地药材贩子或市场商混放在一起集中售卖,企业进货检测只是随机抽样,难免会顾此失彼,这样往往就会造成:明明企业自己检测是合格的,而由于药材来源方面的“不均一性”,偏偏到了监管部门抽检时产品不合格了。
当然,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为了保障产品质量以及产业链的可溯源化,当前很多中药生产企业不仅建立了自己的药材种植基地,同时也与产地源头的农业合作社、中药材GAP种植公司,产业联盟等建立了“垂直化采购”合作关系。
但是,就当前行业实际情况而言,毕竟以上这些比较规范化的供应端供应能力还很薄弱,市场近乎70%的原料来源,依然要靠广大药农散户提供。
一些农业合作社、种植基地自己生产的药材原料完不成下游合作单位的订单,自然就会去当地集贸市场或跑到专业市场采购以满足需求。
很多产地的药材贩子、市场专营商、压货商囤积的大货,在自身销售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往往也会把出售的药材挂靠在产地农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名下销售,或拖到产地药材集贸市场出货变现。
如此也就是说,表象来看,很多时候,虽然药企采购的是产地源头的原料,但是,实质上大多药材依然是市场经营商或压货商手头转售的商品,只不过供货方换了个名头而已。
由此,则预示着,中药材行情经过此次价格全面“普涨”之后,在原料来源质量层面,生产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仍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防不胜防”的压力。
当然,正所谓不破不立,世间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它的两面性。从积极的一面看待问题,也正是由于中医药行业存在着一些这样或那样的状况与矛盾,所以一直以来倍受政府相关部门、产业协会以及行业专家们的普遍关注。
中药材GAP规范化种植、人种天养的拟境栽培技术推广、产业链溯源体系的建立、产地初加工政策落地、产需对接垂直化结构调整的逐步形成等等相关政策或改革方案,也正是在以上诸多状况下产生或出台的。
总之,随着近年以及近期政府一系列的相关利好政策出台并实施,未来中医药行业变革的步伐仍将会不断加快,进一步向好的发展趋势愈加明显并势不可挡。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jiankang/2021-11-04/553403.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上海医药2.9亿美元License out背后 损伤修复为何持续火热?2021-11-04 18:00:11
- AMX0035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已向FDA提交新药申请2021-11-04 18:00:11
- 树枝状大分子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研究应用2021-11-04 18:00:11
- 全球第二个KRAS申报上市前夕 Mirati两高管离职2021-11-04 18:00:11
- 安进Q3财报:KRAS抑制剂3600万美元 总收入67亿美元2021-11-04 18:00:10
- 浙大一院2021年中秋节、国庆节放假及工作安排
2021-09-12
- 《热点聚焦》医疗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有了新要求
2021-09-15
- 名医风采 美立方颌面国际专家团,轮廓改造天团
2021-08-23 11:48:32
- 开封市妇产医院支援杞县平城乡核酸检测工作
2021-08-13 10:47:52
- 12333异地就医备案 您关心的都在这里
2021-09-07 10:40:49
- 沈阳普瑞眼科医院怎么样?助力大学生摘镜开启高清视界
2021-09-06 18:15:42
- 央视报道:新冠特效药真的来了!够给全中国人用!治愈率100%!
2021-09-07 11:5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