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有哪些讲究?武大副教授蔡磊:适当“晚睡早起”

  • 2022-05-05 20:00:04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5月5日迎来立夏,“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伴随着这个节气,我们的生活来到了一年中的一个新的阶段。

立夏的时间是怎么确定的呢?极目新闻记者联系采访了民俗学博士、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蔡磊,她说:每年5月5日至7日太阳到达黄经45度,即为“立夏”。《历书》云:“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由此看立夏即为夏季开始。但按气候学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方为夏季开始。今日20点25分立夏,意味在节气上开始入夏。

立夏后易感烦躁不安,养生切忌大喜大怒

立夏会给大自然带来哪些变化呢?蔡磊介绍,《逸周书・时讯解》中提到:“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这里写到立夏三候:蝼蝈鸣叫、蚯蚓掘土和王瓜的蔓藤攀爬生长。《礼记・月令》里记载,立夏时“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表明野菜此时开始生长。立夏后农作物也进入生长旺季,雨水来临的迟早和雨量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农谚说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无雨,雄头无米”。

作为爱养生的当代人,了解一下立夏养生知识也是很有必要的。蔡磊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立夏后,昼长夜短更明显,此时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之变,睡眠方面也应相对“晚睡早起”,以接天地清明之气,但仍应睡好午觉。立夏还应重视精神静养。立夏后易感烦躁不安,养生切忌大喜大怒,宜保持精神安静。立夏时节,自然界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相对人体脏腑来说,是肝气渐弱,心气渐强,此时饮食原则为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

立夏这天要吃蛋“补夏”,“立夏秤人”也很流行

小时候,每年过立夏,家里都会好好准备一番,做一桌好饭菜,来认真对待这个节气。立夏各地的习俗有哪些呢?

蔡磊说,立夏是我国古代重要节日,风俗众多,有些风俗至今保留。古代节日习俗多源于祭礼,一般安排在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季节转换时举行。据《礼记・月令》记载,立夏之日,天子会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等迎夏于南郊,举行“迎夏”仪式,并指令司徒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

而在我国民间,立夏这天要吃蛋,叫“补夏”。此外,很多地方会把各种颜色的豆子与大米混合,煮成“立夏饭”,据说立夏时节吃立夏饭,百病不入。江南有立夏“尝三新”的民俗。所谓“三新”,就是樱桃、青梅和麦子。北方立夏时则有制作与食用面食的习俗,意在庆祝小麦丰收,主要有夏饼、面饼、春卷三种。夏饼形状皆有美好寓意,如状元骑马、观音送子、猴子抱桃等。

湖南长沙有吃“立夏羹”习俗,用糯米面与剁细的清明草混合,加人甜或咸味做成汤丸,民谚有云:“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江苏扬州,立夏日有吃五香茶叶蛋、吃七家茶、不坐门槛、称体重等预防疾病之俗。

蔡磊副教授谈到的“称体重”这个风俗,相信湖北的朋友们也深有感受。记者小时候就有这样的经历,那个时候还没有电子秤,家长都是把小朋友放在菜篮子里,然后秤重量,这个习俗也叫“立夏秤人”。立夏秤人,也是为了观察夏天的身体变化和保健的需要。特别是小朋友,又长大了一岁,又长了十几斤,对于家长来说,是一件值得乐呵好久的事情。

各地立夏食俗各式各样,比如,福建一些乡村吃“立夏糊”,糊汤中有肉、小笋、野菜、鸡鸭下水、豆腐等,邻里互邀喝糊汤。浙江建德在立夏日吃“五虎丹”和“三两半”。“五虎丹”即红枣、黑枣、核桃、桂圆、荔枝五种干果;“三两半”即党参、黄蓖、当归各一两,牛膝半两。一个食补,一个药补,都是补益气血的好东西。但总而言之,古代立夏食俗,主要为尝鲜、养生和祈福。

本文地址://www.styjt.com/jiankang/2022-05-05/586128.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半岛平台官网入口网站下载
7*24小时半岛电子下载入口
健康图文排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