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护士节】疫情下的温暖与坚守
- 2022-05-12 20:00:14 医药卫生报
- 健康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护理人员承担了大量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在救治患者、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今年的5月12日是第111个国际护士节,河南千千万万护理工作者仍坚守在省内外疫情防控第一线,用无私无畏的付出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
不折不扣的“抗疫老兵”
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五病区护士长高飞,是不折不扣的“抗疫老兵”。2020年至今,她先后6次进驻隔离病区,从事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
高飞首次进驻隔离病区,是2020年的春节前夕。那时,她的孩子刚满5个月。虽然还在哺乳期,但面对形势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她义无反顾地投身抗疫之中。
高飞至今仍记得,在第三次抗疫时,有一名28岁的年轻母亲因意外失去了丈夫,又因肾衰竭导致双目视力严重减退,万分艰难地进行晶体手术后,来到隔离病房。当时,患者年迈的母亲照顾她,8岁的儿子是患者每天的牵挂。
高飞查房时发现,因为肾衰竭需要持续透析,以及对眼睛术后恢复充满不确定感,这名患者一直保持沉默,但为了伤口能够愈合,又不敢落泪。母女俩为了省钱,每顿只订一份餐。老母亲每次都偷偷地把不多的肉片拨给女儿,还谎称盒饭分量太大,她根本吃不完。
当了解到这名患者没有收入来源,仅凭每月200元“低保”维持生活时,高飞第一时间联系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其提供爱心餐;协同营养师制定营养方案;发起爱心捐助活动,使患者吃上了高蛋白营养粉、水果及面包等。同时,高飞每天及时关注其治疗需求,评估其营养状况,不断进行心理疏导,鼓励其重拾生活信心。
患者出院那天,她的妈妈不停向高飞鞠躬,表达感激之情。那一刻,高飞非常自豪,感受到自己作为护士无可替代的价值。
高飞开始反思除了治疗护理和感染防控之外,自己还能为新冠肺炎患者做些什么。作为河南省人民医院营养支持学组的骨干成员,她一直坚持研究肝病患者的营养管理并取得较多科研成果。她发现,新冠肺炎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与转阴时间相关,基础营养状况较差的老年人、一些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易导致病情趋于危重且转阴时间延长。为此,她常常呼吁,要重视此类患者的营养管理问题。
作为河南省人民医院援沪医疗分队中的一员,高飞在进驻上海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后,针对病区内高龄患者多且合并多种基础病的情况,科学评估病房里老年患者的个体营养状况差异,指导患者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在考虑肾功能的基础上保证患者足量饮水,促进新陈代谢;考虑到部分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胃肠功能衰退、吸收能力差,就用破壁机将食物充分打碎,进行研磨,制成营养丰富的流食让患者食用,既减轻了患者的胃肠负担,又权衡了营养配比,保障了每日能量摄入,为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进患者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把人文护理带到援沪一线
年近60岁的史素玲,在护理岗位上工作了近40年。这次,她作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援沪医疗分队护理负责人,带着院内的150名护理工作者来到援沪一线,深感责任重大。
“在上海,我们倡导人文护理、优质护理,尽可能为患者提供贴心的护理服务;倡导做好每一件小事,汇聚更多力量。”作为河南省内护理管理领域的专家,史素玲让队员们把人文护理、心理照护等护理理念带到援沪医疗工作中去。
为患者发放住院祝福卡,制作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健康教育手册,为卧床的老年患者制作吸痰头套,解决患者“急、难、愁、盼”等问题……护理团队的倾情付出,让当地患者感动不已。
进入定点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援沪医疗分队中的14名重症护理队员进入重症监护室支援。面对高龄患者增多的情况,一些年轻的队员刚开始有些紧张。
“在第一次交接班时,我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叮嘱队员们护理老年患者要做好‘六防’(防跌倒、防坠床、防压疮、防呛咳、防误吸、防血栓)。做好了这几点,就不必紧张。”史素玲的经验分享很快取得了效果,第二天,护理队员们工作起来就紧张有序了。
“工作在援沪一线,我们除了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外,也要时刻关注队员们的心理变化,确保大家身心健康。结束援沪医疗工作时,我们力争实现医务人员‘零感染’的目标,让每位队员都能平安回家!”史素玲说。
“进驻隔离病房 我不算次数最多的”
5月10日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院区综合医学部护士长孙莉莉进驻省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的第37天。当天6时许,孙莉莉坐班车准时赶到医院,开始例行工作:穿好防护服,进驻隔离病房污染区,检查核酸采样的护士是否防护到位,到各个病区检查院感防控情况,了解是否有需要现场协助解决的问题……
孙莉莉有着丰富的隔离病房管理经验,这已是她第4次进驻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从1月8日到现在,她在隔离病房的时间不足20天,春节也是在隔离病房度过的,不出意外的话,这个护士节她同样在隔离病房度过。
“进驻隔离病房,我不算次数最多的。这次和我一起来的206名成员,平均进驻隔离病房的次数在3次以上。其中有一个小姑娘,主动请缨,8次进驻隔离病房,累计在隔离病房工作达300多天。”孙莉莉说。
由于院感防控需要,隔离病房里不能开空调。5月的郑州,时常出现高温天气,而孙莉莉和同事又要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护理患者,常常汗流浃背。
“由于隔离病房的特殊性及防护要求,通常一看到护士们出汗多了,我就要求他们赶快离开污染区,换另一组护士进来,减少高温天气下每个人在污染区的工作时间,最大限度保证大家的安全。”作为医院护理专班负责人之一,孙莉莉说,疫情之下,护理人有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倾尽全力照护患者,让患者早日康复;事无巨细守护战友,带领护理姐妹们早日平安回家。
5月10日,同样的时间,孙莉莉的同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发热门诊护士长白黎急匆匆地从家赶往医院。7时,她要到发热门诊、核酸检测门诊检查标识线、隔离带是否符合防疫要求;7时30分~8时,要召开线上视频会议,为科内护士传达医院的最新要求,布置当天的工作……
作为发热门诊的“老人”,白黎已在发热门诊工作两年多,处理各种问题游刃有余。比如,在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密接患者、红码患者、核酸异常患者后如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如何处置方面,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把这些经验分享给科内同事,带领大家1个月~2个月演练一次,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在发热门诊工作,必不可少的技能是安抚患者。”白黎说。由于疫情,很多患者会出现恐慌、焦虑情绪。除了诊疗外,他们常做的事情是和患者聊天,安慰患者。5月8日,门诊保安发现一名男士的健康码为红码,立即把其引导到发热门诊。白黎和同事在和该男士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到该男士非常担心在医院住院的家人无人照顾,迅速把这一问题反馈到相关部门,解除了该男士的后顾之忧;并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联系该男士所在的社区进行处理。
5月10日一大早,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院区急诊医学部,护士长柴宇霞来到院内核酸集中检测点,统筹安排核酸检测事宜。根据医院的要求,一个上午的时间,她带领20名护理人员要为本院职工、进修人员、第三方物业等公司工作人员等进行核酸采样,平均每天采集3000人次。柴宇霞曾经先后带队驻扎新郑国际机场,为入境人员进行核酸采样,带领500余名护理人员赶赴河南省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参加抗疫工作。面对院内采样,她毫不放松,协同院感人员,一一检查采样护士的穿戴,确保合格之后才开始工作。
自5月本轮疫情发生以来,这是柴宇霞每天必须要做的“副业”之一,而她的主业是落实急诊区域内的疫情防控措施和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护理工作。她带领团队成员严格落实急诊预检分诊制度,严把入口关,“验码、测温、戴口罩、看核酸”,一样不能少。
“本次疫情发生以来,科室每天急诊量有200多人次,基本与平时持平。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增加了流行病学史问诊、登记等环节,与患者和家属解释沟通的内容更多了,急诊医务人员要付出更多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还要有急诊‘哨点’的敏感性,大家非常忙碌。”柴宇霞如是说。
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根据医院“在疫情防控状态下必须做好急危重症患者医疗服务保障”的要求,急诊医学部全员在岗、毫不懈怠。5月9日,柴宇霞协同急救团队全力救治一名心脏骤停患者。经过心肺复苏,该患者最终恢复了自主心跳。自5月以来,柴宇霞所在的急救中心共收治了16名孕产妇。其中一名患者怀孕7周,突发出血。由于有基础病,这名患者经过一年多的准备才成功受孕,突发出血使患者和家属异常紧张。情况特殊,尽管患者到院时没有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她还是立即开通危重孕产妇救治绿色通道,与其他急救人员在急诊过渡抢救区对其进行紧急救治,协调生殖中心专家会诊,快速采取治疗和护理措施。当患者的出血逐渐得到控制后,柴宇霞和同事们原本紧皱的眉头逐渐舒缓,患者的脸上也露出了感激的笑容。
抵沪即开始战“疫”
“自抵沪那一刻起,我们就开始战‘疫’。同心守护,我们一定行!”4月3日,随河南省援沪医疗队抵达上海的当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援沪医疗分队队员、主管护师李峰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此后,李峰和队友们开始了近30天在方舱医院里的忙碌。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好的人性化服务,他们将所有患者按照性别、家庭、病情程度等,进行分区安置;为了让患者能早日转阴出院,他们时刻心系患者所需、情牵患者所想,尽可能为患者提供安心休养的环境。
“在方舱医院工作时,我们常常搬运物资至凌晨,日日防护培训不间断,精准照护不停歇,尽全力保障患者快速康复、尽早出舱。”李峰说。
自5月起,按照统一部署,河南省援沪医疗队开始分批撤出上海市张江方舱医院,接管上海市定点医院的部分病区。河南省妇幼保健院(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援沪医疗分队成了最后一批撤出张江方舱医院的河南省援沪医疗队伍。
“护理组队员们一边派专人、分专业与接管张江方舱医院的内蒙古护理同行进行对接,确保护理工作有序平稳交接;一边开始准备进驻定点医院工作。”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援沪医疗分队领队王军说。
5月5日清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援护医疗分队开始在定点医院上海市宝山区仁和医院进行支援。队伍中的两位总护士长王宇、伦冰立刻带着队员们梳理、完善病区内的各类工作流程、制度规范、物料登记等,确保第一时间和上海市宝山区仁和医院的护理同仁携手开展工作。
在他们管理的近90名患者中,年龄最小的5个月大,最大的已经94岁,近半数患者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部分已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接到工作任务后,我们争分夺秒深入病房、仔细研读病案,和上海护理同仁一起进行护理查房。每每遇到困难,大家都争着‘让我来’‘我先上’‘我可以’,让我很感动。”王宇颇有感触地说,“来到上海,为的是守护健康、取得胜利,我们会坚守到上海疫情防控最终胜利的那一刻!”
方舱医院里的男护士
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援沪医疗分队里,有这样一群忙碌的身影——
“脏活累活,让我来!”
“这里危险,让我来!”
“不要怕,有我在!”
……
不论是对患者还是对队友,他们总是坚强有力、照顾周全。他们就是队伍中的男护士,被队友们戏称为“男丁格尔”。
在此次援沪中,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援沪医疗分队里有14名男护士。这14人中,有的是参加过武汉抗疫的护理工作者,有的是在护理一线工作多年的护理“老兵”,有的是多次参加疫情防控工作的青年骨干。
带着患者练习八段锦,学习中医药知识,进行康复训练……进入方舱医院后,他们每天穿着防护服,穿梭在病区里,经常汗湿全身。
除了为患者测量体温、血压、血糖,配送一日三餐等,他们还主动承担起方舱医院里的脏活儿、累活儿。队友们称赞他们:“南丁格尔被称为提灯女神,而方舱里的‘男丁格尔’就是我们的提灯男神啊!”
作为河南省胸科医院胸外一病区的护士长,丁密深知,患者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一样重要。在每天的工作中,她喜欢和患者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帮助他们尽早康复。
丁密印象最深的是,前不久,她像往常一样带着夜班护士和白班护士进行重点患者床边交接,当来到52床时,听到患者一直叹气,情绪非常低落,这引起了她的注意。
这是一名食管癌患者,在当地医院做的手术,术后50天转诊至省胸科医院胸外一病区继续治疗。由于病情非常严重,患者入院时是坐着轮椅来的,身体非常虚弱,瘦得皮包骨头。
交接完患者后,丁密又来到52床前,握着患者的双手,坐下来和患者拉家常。丁密得知,患者是退休工人,一儿一女都是下岗工人,生活十分困难,好在儿女都非常孝顺,倾其所有为父亲治病。这导致患者心理压力很大,加上50天未经口进食,心情非常烦躁,稍有不顺就会暴跳如雷。
了解完情况后,丁密问患者:“您想阿姨有丈夫、孩子有父亲吗?”患者顿时一愣,说:“护士长,我看病已经花光了家里的钱,也拖累了俩孩子,再说我觉得我好起来的希望几乎为零。”丁密笑着说:“几乎为零,这不是没有全部为零吗?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不要放弃,您心里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我一定能战胜病魔,一定会好起来的’。”
就这样,丁密每天都会到这名患者的病房里和他聊天,并应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为这名患者制定一天的活动及心情调整计划。经过近2个月的精心治疗及护理,患者终于达到出院标准。丁密高兴地对患者说:“您已经符合出院的标准,可以出院啦!”
患者感激地说:“我成功啦,谢谢护士长,没有您的热情鼓励和积极沟通,我不可能这么快出院。”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的复查结果越来越好。
丁密把这当成一个成功的例子,讲给更多需要的人,帮助更多患者树立信心,让患者积极治疗。
变身“大白” 再次支援郑州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郑州支援核酸采样工作。穿上防护服,我就是一名随时执行命令的‘战士’,履行一名护理人员的使命和责任。”5月9日,成为焦作支援郑州核酸检测队伍中的一员后,罗河这样说道。
罗河是河南能源焦煤中央医院血液净化室的一名护士,2019年大学毕业后进入该院工作。作为一名行业“新兵”,参加工作没多久,她就经历了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经历过这样的职业“洗礼”后,罗河在工作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护理知识和技能。2022年1月,郑州发生疫情时,罗河第一时间请战。医院经过考虑,批准其成为支援郑州核酸检测队伍中的一员。
5月4日21时,罗河又接到支援郑州核酸检测的通知。这一次,她又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次日凌晨1时即抵达郑州中原区宾馆安置点。
“我不知道别人是什么状态,但我还是有些忐忑,有些紧张……脑海里浮现出各种场面,直至凌晨2时许才缓缓入睡。”罗河说。
第二天7时,罗河抵达核酸采样点。核酸采样工作开始后,她完全顾不上紧张,面对一个个排队的居民,她和同事一起快速而准确地处置着。“当还在妈妈怀里的一岁多宝宝主动向你张开嘴的时候,真的让人心疼。大家都很配合,我们要做得更好。”罗河说。
为了方便老人、残疾人、妇女、儿童等,第二天,罗河和同事们就制作了流动核酸采样车,提供上门服务,一户、两户……
春天的郑州,忽冷忽热的天气给队员们的工作带来很多不便。“一天热得汗水湿透防护服,一天又下雨冷得让人直打哆嗦,我们这群‘大白’,这次体验了郑州春天的冰火两重天。”罗河笑着说,“没有人叫苦,冷和热我们都不怕。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救死扶伤是职责,我明白这身白衣所代表的担当,我是护理人,我自豪!”
5月10日,来自孟州市中医院的护士刘一凡、闫琳琳“搭班”,在郑州市郑东新区商都嘉园穆庄小区为居民进行核酸采样。这是她们离开家乡支援郑州的第7天。两人辗转多个小区,平均每人每天核酸采样近千人次。在空旷的地下停车场,冷风不时来袭,她们或站或坐,在人流量少时站起来活动一下,这样的状态从6时一直持续到12时。
“希望郑州的疫情早日结束,这样我们就可以回家过护士节。”这是她们的期许。
坚决守好疫情防控“第一关”
从2020年3月起,因疫情防控需要,河南省肿瘤医院护士荆义平一直从事预检分诊工作。
预检分诊是疫情防控的“第一关”。荆义平深知预检分诊工作的重要性,对每一名需要排查的人员不漏查一项、不错放一人,严格把控,确认无误后,方让其进入院区就诊。
一天下午,一位75岁的脑瘤患者,因为发热被送至预检分诊处进行风险排查。荆义平为患者测量体温时,患者突然意识不清、全身抽搐。凭借在神经外科的工作经验,荆义平迅速确定患者是癫痫发作,立刻进行救治。患者清醒后感动地说:“感谢你的专业和热心,让我在疫情期间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温暖。”
预检分诊工作人员除筛查流调、转送发热患者、上报红黄码、通知并负责院内职工核酸检测外,还负责院内特殊患者的处置工作。
荆义平记得,有一次,普外九病区报备,有一名患者的家属黄某从安徽来郑州的途中,因为同车厢人员中有一个密接者,被判定为次密接者。由于患者年龄不大,又是恶性肿瘤,可能要和家属分到不同隔离点进行隔离,家属比较担心。荆义平多方查询、联系、沟通后,使患者及家属被安置在同一隔离点,满足了患者及家属的要求。
把感染防控工作做到极致
杨莹是南阳市中心医院急诊应急团队护士长。作为河南省援沪医疗转运队中的一员,杨莹不仅要出色地完成出车、转运工作,还要承担感染防控工作,确保所有转运队员“零感染”。
在奔赴上海的路上,杨莹把感染防控资料用手机拍下来,发到微信群里,让大家提前学习。到达酒店后,杨莹与分队长高建朝密切配合,结合队员的特点进行穿脱防护服的培训,一遍又一遍示范动作,一个动作要领接一个动作要领进行讲解。
杨莹说:“实战更能让我们发现问题,我们要在反复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趟转运任务顺利完成后,杨莹与队员们反复讨论每一个细节,发现问题,迅速总结经验。“对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进行回顾、分析,把院感防控工作做到极致。”杨莹坚信,良好的工作习惯能够保障大家的安全。
家被封控 也要完成任务
作为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护士,张玉已记不清这是自己第几次参加核酸检测工作了,更记不清自己有多少次因为加班加点没有回家。
面对本轮新冠肺炎疫情,张玉再次义无反顾地冲在了核酸采样第一线。张玉说:“家被封控又怎样?大不了我不回家,总得有人在这个时候冲在前面……”
5月5日,郑州市再次扩大了封控范围,其中就有张玉居住的小区。和家人商量之后,医院再次成了她的“家”。自2021年以来,面对每一次疫情,张玉都会选择舍小家为大家。这次也一样。临行前,她带足了一个月的换洗衣物,第一时间奔赴单位。
这段时间核酸采样任务重,核酸采样点的同事们也被安排到社区工作,留在医院的张玉和同事们的任务就是把“家”看好。可院内核酸采样点的任务并没有减少,无论工作到多晚,她总是说:“天下就没有完不成的任务。”
核酸采样点24小时连续运转已成为这段时间的常态。每每谈及自己的工作状态,张玉说她虽然很累,但是对来采集核酸的居民总是面带微笑。“非常时期,也许一个微笑和善举就能把温暖传递给大家,我希望大家都充满正能量和信心。”
脱下防护服,张玉拿起手机,和孩子进行视频通话,像其他母亲一样问孩子近日的情况。孩子却问张玉:“妈妈,今天你脸疼不疼?”每次看到孩子期待她回家的样子,张玉内心又充满了对家人的愧疚,但是面对每一次的紧急召唤,她的选择仍是第一时间冲向工作岗位。
疫情期间,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还有很多像张玉一样的护理工作者,他们有的在非发热患者核酸采样处,有的在发热门诊,有的在疫情卡口,有的在隔离病房……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选择:舍小家为大家。
守护家乡 义不容辞
“这些天,我们每天都要完成1万份以上的采集量,虽然很苦很累,但是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我们坚信,一定能够快速战胜疫情……”连日来,许昌市妇幼保健院周晓辉和同事一起参与许昌市的核酸采样工作,每天都是早出晚归。
5月3日2时30分,周晓辉接到了赴许昌市东城区开展核酸检测的紧急通知。没有犹豫,她立刻开始着手筹建医院新冠肺炎疫情核酸采样预备队。清晨,周晓辉和队员们第一时间奔赴“前线”,进行核酸采样工作。
让周晓辉记忆犹新的是,在他们负责入户进行采集的区域里,很多老旧小区没有电梯,需要步行到6楼甚至更高的楼层进行核酸采样。队员们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一层一层地跑,上气不接下气。“虽然心疼我们的姐妹,但是我知道我们一刻都不能松懈,我们在守护自己的家乡,履行我们的使命和担当。”周晓辉说。
这段时间,周晓辉和家人都坚守在防疫一线,家中只剩下两个女儿互相照顾。“如果说吹响的号角是使命的召唤,那么胸前的党徽就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我们时刻准备着!”
和周晓辉的选择一样,5月9日,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康复一科护士长张会在郑州市金水区明辉城市花园为小区居民进行核酸采样。从2022年1月起,她已记不得自己参加过多少次外派核酸采样任务。她经常在休息时间,报名参加核酸采样工作。当天,她采集了600多人次。
同日,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护士申申也利用休息时间报名参加郑州市经开区恒大二期的核酸采样工作。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一周时间内,她已参加3次核酸采样工作。“希望疫情早日结束,社会面尽快清零,这是给护士节最好的礼物。”申申说。
在奋战中感受温暖力量
5月10日21时20分许,在郑州市惠济区的酒店里,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护士马腾正在清点第二天去社区做核酸采样的物资。自5月4日中午抵达郑州起,作为支援郑州核酸检测工作队伍中的一员,马腾已经和同小组的陈柯、张百乐、刘松一起在抗击疫情一线奋战了7个昼夜。
“我们这批医务人员来到郑州当天就接到通知,一大早简单收拾完行李,就赶来了。我是第一次参加外出支援抗击疫情工作,来的路上感觉浑身有用不完的劲儿。”马腾开门见山地说。
真正投入具体的工作中,马腾发现并没有那么轻松。马腾所在的4人小组负责一个有2000多名居民社区的核酸采样工作,每次工作4小时换一次班。刚来到郑州时,天气炎热,他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不一会儿汗水就浸透衣服。随后几天,天气变凉,有时还下着雨,他们一大早来到社区开始工作,尽管穿着防护服,但是不一会儿手都冻得冰凉。
“长时间的采样工作常让人肩膀酸痛,刚开始我是坐着采样,后来只好站着采样。”马腾告诉记者。尽管支援工作很辛苦,但是马腾一点儿都不后悔这次逆行出征。在具体工作中,同事们都是争着向前冲,都想多干一点活儿,多承担一些。在前不久的母亲节,马腾和同事还收到了社区里小朋友用彩纸折叠的两朵康乃馨。当天气变凉时,社区居民还纷纷送来了衣物。
“每次想起这些点点滴滴的温暖,都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这些平时或许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却给了我们无悔付出的力量。”马腾说。为了确保支援郑州核酸检测队员的健康,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还特别安排资深感染防控专家龚文涵随队做保障工作。“龚老师每天早晚都给我们开会,叮嘱预防感染的注意事项、总结当天的工作经验,这让大家心里都很踏实。”马腾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 刘 旸 冯金灿 常 娟 丁 玲 卜俊成 王正勋 文/图 侯林峰对本文亦有贡献)
统筹:刘旸
责编:张驰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www.styjt.com/jiankang/2022-05-12/588085.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印发2022-05-12 20:00:15
- 截至2022年5月11日24时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2022-05-12 20:00:15
- 【国际护士节】疫情下的温暖与坚守2022-05-12 20:00:14
- “因为喜欢,所以坚持” —— 来自遂平仁安医院血液净化室护理工作的报道2022-05-12 20:00:14
- 洛阳一院:表彰护理先进,凝聚奋进合力2022-05-12 20:00:14
- 国际学术期刊发文证实: 预防服用连花清瘟可降低新冠阳性率和发热率
2022-03-08
- 什么是阴痛?
2021-10-26
- 科兴集团国企还是私企?董事长是陶晓明吗
2022-04-26 17:23:14
- 美立方国内外专家齐聚 颌面专家团再升级
2021-08-23 11:47:40
- 《热点聚焦》医疗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有了新要求
2021-09-15 20:00:10
- 浙大一院2021年中秋节、国庆节放假及工作安排
2021-09-12 14:00:03
- 什么是阴结?
2021-10-26 10:3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