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年人房颤患病率1.6%,房颤认知仍存两个低估|中国房颤日

  • 2022-06-06 20:00:05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医师报讯 (融媒体记者 贾薇薇)6月6日是第十个中国房颤日。十年来,致力于房颤防治的专家学者高度关注房颤患者的健康,并在全社会人群中开展房颤的预防性工作,目标只有一个:保障公众健康,构建健康中国。

中国房颤日当天,中国房颤中心联盟主席、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澍教授和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华伟教授在线分享了对于我国房颤防治过去十年、未来十年的思考与展望。

对房颤认知仍存两个低估

“2017年我国房颤患者抗凝率是30%,截至2021年9月,我国房颤抗凝率已达70%,这一数据的提升就是对我们所做工作最好的肯定。我们的目标是在我国构建一个落实房颤全程管理、科学管理、同质化管理的管理体系。”黄从新教授表示,虽然我国房颤管理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当前公众甚至医生对房颤的认识仍存在两个低估:其一,低估了房颤的患病人群;其二,低估了房颤的危害。黄教授呼吁,公众、医护、社会力量应拧成一股绳,携手共进,尽快构建科学的房颤防治体系。

今年4月,黄从新教授团队开展的一项全国性横断面流行病学研究发表于柳叶刀子刊。研究表明,我国成年人房颤患病率为1.6%,证实我国成年人房颤患病率较既往研究有所升高。

“此结果也提示,过去我们严重低估了我国房颤的患病人群,当前我国房颤患者已超过2千万。”黄从新教授指出,房颤会引发多种疾病,我国每年30%的卒中由房颤导致。因此,推动房颤中心建设迫在眉睫。

黄从新教授强调,房颤中心建设的目的就是向全社会,尤其是医务人员,推进对房颤的全程管理、规范管理、分级管理、同质化管理。最终目标是构建房颤的科学防治体系,不断优化房颤医务工作者的管理策略,不断优化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不断优化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让中青年医师早挑大梁

挑好大梁

心血管医生是房颤防治的主力军,黄从新教授表示,培养青年医师,让他们早挑大梁,挑好大梁,是下一步工作的主题之一。他强调,对中青年医师的培养主要聚焦在强化规范管理,强化程序管理,强化高责任心管理,不仅要关注业务素质提升,也要关注健康成长,希望他们向德艺双馨的目标发展。“中青年医师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水到渠成,首先应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医德和高度责任心,同时不断提升职业素养,提升为患者服务的质量。”

张澍教授对于中青年医师的培养提出了三项要求。第一,要为青年医师搭建平台,充分吸收其他学术平台经验,做好服务;第二,注重科研素养的培养,让他们有目的、有动力、有渠道开展针对房颤卒中防治以及患者管理等方向的科学研究;第三,建立完善的奖励和评估系统,对各中心医疗机构人才培养水平进行评估,激励他们做好青年医师综合能力培养,不仅是临床诊疗技术,还包括预防、宣教和患者管理。

提高患者认知

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

对于未来房颤患者教育的工作重点,华伟教授提出三项建议:第一,让患者了解房颤的危害,房颤患者与无房颤人群相比,卒中风险升高5倍,所致卒中有更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第二,让患者知道早期诊断才能有机会早期预防和治疗,有些房颤患者可能通过体检或有心慌等体育bd医院接受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等检查后发现患病,但很多患者并无体育bd,而无体育bd房颤同样会造成卒中、偏瘫甚至死亡。现在有多种手段,如远程心电图监测及可穿戴设备等,都可用于筛查无体育bd患者。第三,抗凝治疗可有效降低房颤卒中风险,但我国数据显示,很多患者未按标准服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让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也是患者教育的重点。

排版:李慧

编辑:贾薇薇

审核:贾薇薇

目前113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本文地址://www.styjt.com/jiankang/2022-06-06/592976.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半岛平台官网入口网站下载
7*24小时半岛电子下载入口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