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细胞培养、3D技术打印,20岁女子长出“新耳朵”
- 2022-06-07 22:00:04 腾讯健康
- 健康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通过实验室、培养皿来模拟大自然,成了吗?
撰文 |燕小六
来源 | “医学界”公众号
人造器官“零件化”“汰旧换新”,距离我们又近了一步。
据《纽约时报》近日报道,美国再生医学植入物科技公司3DBio Therapeutics宣布,其利用人体细胞培育、经3D打印的耳植入物AuriNovo,成功完成首例植入术,重建患者缺失的外耳。
图片说明:左图为AuriNovo植入术前;右图为AuriNovo植入后3个月左右。/Microtia-Congenital Ear Institute,3DBio Therapeutics
3D技术怎么“打印”耳朵?
《纽约时报》报道,接受移植的是一名20岁墨西哥女性。出生后,她即被诊断为先天性小耳畸形。
这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结构异常,表现为一侧或两侧外耳发育不全,严重者可出现外耳完全缺失。其发生率为每万人0.83-17.4例,男性更多见。在头面部先天畸形中,发生率仅低于先天性唇腭裂。我国每年约有2500名相关患儿需要进行耳再造手术。
图片说明:先天性小耳畸形分级,从左到右,缺失程度不断加重。/microtia surgeon
由于涉及专利,3DBio Therapeutics未详述打印细节。
综合《纽约时报》、《美国康奈尔大学校报》解读,它可能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对患者健康的左耳进行3维CT扫描、创建3D模型,并进行镜像对称,以获得右耳形态。
第二,从畸形耳部取出半克软骨,提取出软骨细胞,在专有的营养液中培育、扩增为数十亿个细胞。
第三,将软骨细胞与治疗级、基于胶原蛋白的生物墨水(ColVivo)混合。这种生物墨水是无菌的,可保留关键的生物和流变特性。“这个过程就像把巧克力碎片融进冰淇淋中。”3DBio Therapeutics首席科学官纳撒尼尔・巴赫拉赫(Nathaniel Bachrach)表示。
第四,混合材料经临床级3D生物打印机(GMPrint),按照3D模型,喷射、成型为与健康耳朵大小、形状相匹配的植入物。整个打印过程约为10分钟。
第五,使用特定技术,制作一个临时的、可生物降解的耳形支架,将3D打印的耳软骨置于其中。耳形支架可以为植入物,提供保护和结构支撑。
图片说明:实验室培育出的3D生物打印耳植入物AuriNovo。/3DBio Therapeutics
据《纽约时报》,今年3月,美国小耳症-先天性耳部畸形研究所耳再造外科医生阿图罗・博尼利亚(Arturo Bonilla)携团队完成手术,将“定制耳”植入患者耳部,“它似乎无缝地融入患者身体。”
至今,该名患者未见排异反应。
这也在意料之中。3DBio Therapeutics称,植入物采用患者自身细胞培育,出现排异现象的几率较低。
公司方面表示,AuriNovo相关技术于2019年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孤儿药资格。上述手术是AuriNovo人体Ⅰ/Ⅱa期临床试验的一部分,共计划招募11名6-25岁的先天性小耳畸形者。
术后随访将持续5年,以评估长期安全性和外观疗效等。研究完成后,所有数据会于医学期刊发表。
图片说明:美国小耳症-先天性耳部畸形研究所耳再造外科医生阿图罗・博尼利亚(Arturo Bonilla)近影。/The New York Times
3D打印耳朵,有两类
国内耳再造知名专家,西安国际医学中心整形外科医院院长、主任医师郭树忠教授告诉“医学界”,3D打印用于耳再造,并不是“新鲜事”。目前主要分成两大类。
第一类是全球普遍在用的、3D打印耳部立体模型,作为手术参照物,以取代之前用胶片剪出来的平面模型。在这一情况下,3D打印模型并不会植入人体。
“上了手术台,我们可以对着3D模型,雕刻、制作耳软骨支架。”郭树忠教授介绍,这样能提高雕刻精度和速度,避免医生来回翻看健康耳。
目前,多数耳再造手术所用材料,选取患儿的肋软骨进行雕刻,占比达95%以上。有研究显示,肋软骨是永久性耳支架的可靠材料。但其采集过程需开胸手术,可能造成供区损伤,以及儿童7周岁后肋软骨才能较好雕刻。这些是医患双方共同的痛点。
也有一些手术会用到聚乙烯、硅胶等人工材料,占比约为3%。这类材料制成耳支架,和人体相容性不佳,后期可能出现移位、断裂,也可能穿出皮肤,导致手术失败。
图片说明:3D打印的外耳模型。/受访者提供
第二类就是用组织工程技术,把人体细胞打印成耳朵支架、结构。
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组织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全国组织工程中心、潍坊医学院和大连大学新华医院等联手,通过软骨细胞培养、3D打印等,培育出“耳植入物”,并成功植入5名6-9岁单边小耳症患儿耳部。
郭树忠教授也参与了该次研究。他告诉“医学界”,这和前述美国手术非常相似。
术后平均两年半的跟踪调查显示,有3名患儿的新耳朵完全正常,形状、大小和棱角等,与健康一侧耳朵高度匹配。另两名患儿的新耳朵出现轻微扭曲。美国《网络生物医学》彼时称,该突破性研究为全球首例。
但随着时间推移,更多问题出现。“耳植入物出现压迫、变形、吸收等,导致耳支架的生物力学强度不够。”郭树忠教授介绍,这一尝试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相关研究曾分析,通过组织工程技术培养耳软骨的技术日趋成熟,但要应用于临床仍面临诸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提高耳软骨的力学和抗磨性能,以长期保持形状。以及,如何协调软骨细胞在体内再生以及降解的速度,以免降解过快导致结构缺失等。
“若距离上市有100步,这才走了不到10步”
《纽约时报》指出,人类移植技术已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
今年1月,美国成功将转基因猪心脏植入一名患者体内,患者术后存活约两个月。为手术提供转基因猪的公司也在实验生物3D打印,用于“培育”移植肺。此外,以色列理工学院成功运用生物3D技术、打印出血管网络。
3DBio Therapeutics公司表示,其专利技术或可打印出其他身体部位,如椎间盘、鼻子、膝关节半月板,并最终打印出肝脏、肾脏、胰腺等复杂器官。
郭树忠教授认为,“生物3D打印器官”距离正常器官,还有非常远的距离。“如果研发到上市要走100步,我们目前停留在1-10步之间。”
他介绍,组织工程技术打印耳朵明显更简单,因为耳软骨没有血管,结构单一。
“肝脏有胆道,肠道内有特殊的吸收结构,它们都包含多个细胞成分。”郭树忠教授表示,在实验室、通过培养皿来模拟大自然,是非常困难的,人类还远远达不到这种调配程度。
“整个耳再造学界都在等待这种技术:我们不必再开胸,患者每天都能痊愈。”阿图罗・博尼利亚告诉《纽约时报》。
他介绍,多数患儿是单侧耳畸形,对侧耳朵没问题,听力并非完全损失,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但许多患儿会被同龄人取笑,这可能导致其焦虑、抑郁,对社会充满敌意。
前文所述女患者就告诉《纽约时报》,长到十多岁时,耳朵的外观让她备受困扰,决意要手术。
她说,自己一直留长发,试图遮住右耳。现在,她开始期待自己剪短发或盘发的样子。
资料来源:
[1]Doctors Transplant Ear of Human Cells,Made by 3-D Printer.The New York Times
[2]Cornellian-founded company implants 3D-bioprinted ear.Cornell.Edu
[3]生物3D打印――从形似到神似.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53(3):407-419 doi:10.3785/j.issn.1008-973X.2019.03.001
来源:医学界
责编:郑华菊
校对:臧恒佳
本文地址://www.styjt.com/jiankang/2022-06-07/593199.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上一篇:核酸检测知多少
- 下一篇:九部门:严查医护人员直播带货
- 九部门:严查医护人员直播带货2022-06-07 22:00:05
- 自体细胞培养、3D技术打印,20岁女子长出“新耳朵”2022-06-07 22:00:04
- 核酸检测知多少2022-06-07 22:00:04
- 输液,想说爱你不容易2022-06-07 22:00:04
- 高考如约而至,北京4.8万考生今日进考场2022-06-07 22:00:04
- 国际学术期刊发文证实: 预防服用连花清瘟可降低新冠阳性率和发热率
2022-03-08
- 科兴集团国企还是私企?董事长是陶晓明吗
2022-04-26
- 什么是阴痛?
2021-10-26 10:33:42
- 美立方国内外专家齐聚 颌面专家团再升级
2021-08-23 11:47:40
- 《热点聚焦》医疗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有了新要求
2021-09-15 20:00:10
- 浙大一院2021年中秋节、国庆节放假及工作安排
2021-09-12 14:00:03
- 什么是阴结?
2021-10-26 10:3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