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口服靶向药乌帕替尼开出广州首方,专家呼吁防治结合

  • 2022-06-15 18:00:04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手脚生出溃烂水疱……年过7旬的黄兰(化名)被特应性皮炎折磨多年,四处求医。6月13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科主任赖维教授为她开出刚刚上市的特应性皮炎口服靶向药乌帕替尼。这也是JAK1抑制剂乌帕替尼在广州开出的首张处方。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科主任赖维教授为患者开出特应性皮炎口服靶向药乌帕替尼。

口服靶向药上市提供新选择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以反复发作的剧烈瘙痒和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常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其他特应性疾病,目前尚无法彻底治愈。数据估算,我国目前有超过3000万的特应性皮炎患者,涵盖各年龄层,其中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为高发人群。

“特应性皮炎以往常被诊断成湿疹、神经性皮炎,其实这类疾病很常见。”中山三院皮肤科主任赖维教授介绍。特应性皮炎有家族遗传性,即本人或一级亲属通常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哮喘、药物过敏等特应性素质。这类疾病通常贯穿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人期,其中青少年患者群体占比达10%。“婴儿期时的体育bd常被认为是胎毒、奶癣、过敏等,儿童期严重时会合并哮喘、过敏性皮炎甚至多种表现。”赖维教授指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有的青少年因为剧烈瘙痒休息不好,容易脾气急躁,又因为皮疹体育bd被同伴孤立,社交受到严重影响,会出现不合群、内向孤僻、抑郁焦虑等表现。

以往,我国主要采用外用药、紫外线疗法、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等传统治疗方法对AD展开治疗。后来生物制剂的问世将AD治疗推向新的阶段,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传统治疗手段在疗效和副作用上的不足。但对于病情更为严重的中重度患者,仍未能很好地满足其治疗需求,尤其是对于裸露部位的皮损清除和剧烈瘙痒的缓解。多项真实世界研究显示,在使用生物制剂治疗的患者中,对皮损清除的效果感到满意的还不到一半 , 约4%-14%出现治疗不应答。此外,生物制剂注射给药的方式也增加了患者往返医院治疗的时间和经济成本,给患者造成一定的不便。

近年来,医学界对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即AD是以二型炎症为主、同时还有多种炎症参与的炎症性疾病。基于新的认知,科学家研究发现JAK1这类酪氨酸蛋白激酶能够与特应性皮炎相关的炎症因子和炎症通路的产生起到更为全面的阻断作用,从而能达到更好的改善瘙痒和皮损的效果,为小分子口服靶向药的落地创造了新的契机。

今年2月,国家药监局批准由艾伯维开发的免疫创新药乌帕替尼上市,用于治疗对其他系统治疗(如激素或生物制剂)应答不佳或不适宜上述治疗的的成人和12岁及以上青少年患者,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提供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考虑到病人年纪偏大,合并有类风湿性关节炎,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够好,加上已经做过乙肝、结核等筛查适合使用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我们为她开出了口服靶向药乌帕替尼。”赖维教授在提到首张处方时介绍。

特应性皮炎治疗重在“防治结合”

随着新药陆续上市,针对特应性皮炎,医生可用的“武器”也越来越多。不过,赖维教授提醒,由于遗传特质,目前特应性皮炎仍无法根治,“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不应太拘泥于治愈,而应该强调防治结合,才能让药物发挥最大效果,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赖维教授解释,因为遗传缺陷导致皮肤屏障功能的破坏,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皮肤容易干燥,继而出现瘙痒,搔抓后进一步破坏屏障功能,导致体外的一系列过敏物质和刺激物更容易进入皮肤,加重炎症反应,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特应性皮炎患者一定要做好科学的皮肤护理,并在生活中注意观察诱发病情加重的过敏原或刺激因素。”

赖教授也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三大类过敏因素,一类是药物,包括中药、疫苗等;第二类是食物类,如牛奶、花生、蘑菇、酒精、海鲜、芒果甚至味精等调味品等;第三类是外来的过敏源,包括家用洗涤剂、外穿的衣物、空气中漂浮的装修材料、花粉、粉尘以及不同肢体部位接触的物件如鼠标、键盘等等,都可能导致过敏。赖教授也提醒患者不要盲目忌口。“每个人的过敏物质种类不同,只有确定过敏才去戒口,尤其是小孩,以免影响生长发育和生活品质。”赖教授表示,“过敏原的查找不能过度依赖抽血检测,患者需要在生活中细心观察,远离这些过敏原。”

【记者】严慧芳

【作者】 严慧芳

健康生活圈

本文地址://www.styjt.com/jiankang/2022-06-15/594584.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半岛平台官网入口网站下载
7*24小时半岛电子下载入口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