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训科普|暑期高强度训练预防中暑专家共识
- 2022-06-22 20:00:05 腾讯健康
- 健康
1 概述
中暑是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或者环境温度不高但有散热障碍)的个体产热大于散热时,导致热量在体内蓄积造成的机体热损伤。
机体散热方式包括传导、对流、辐射、蒸发等。当机体产热与散热方式平衡时,体温可保持正常稳定;产热大于散热时,体内热量蓄积导致核心温度升高, 汗液丢失过多,可导致中暑。
核心温度变化=机体产热-(传导散热+辐射散热+对流散热+蒸发散热)
人体以何种散热形式为主取决于环境状况。传导、辐射、对流需要皮肤与环境存在温度差。当环境温度接近或者超过皮肤温度时,蒸发是唯一的散热途径,出汗量明显增加,此时容易发生中暑。高湿环境影响汗液蒸发散热,也是导致体内热蓄积原因之一。当4 种散热方式都受到影响时极易发生中暑。
中暑是可防可治的疾病。部队通过热习服训练提高指战员的热耐受性是预防中暑最有效的预防方法。预防中暑相关知识的培训也十分重要,部队指挥人员、参训人员、医务人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中暑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呈负相关。其他预防措施包括:提高炎热季节军事训练的医疗保障手段(如合理安排训练、监测热指数、合理补水补盐等);医务人员在训练场进行重点人群监测;准备好现场快速降温设备;制定现场抢救预案;避免带病(感冒、发热、腹泻)参加高强度训练等。通过上述综合防治措施,可大大减少中暑的发生。一旦发生中暑,应在“黄金半小时”内将体温降至目标水平,以尽量减少中暑所致的伤残和死亡。
2 中暑诊断与分级
国内外现有的多个中暑的定义,分级也比较混乱, 不仅可操作性差,且容易引起概念的混淆。本共识采了宋青等关于中暑诊断与分级标准的最新建议。
2.1 中暑诊断标准
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和/或剧烈运动一定时间后,出现下列体育bd 或体征中的至少一项且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的:头晕、头痛、反应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口渴、心悸、脉速、血压下降、晕厥;恶心、呕吐、腹泻、少尿或无尿;大汗或无汗、面色潮红或苍白、皮肤灼热或湿冷、肌痛、抽搐;发热。
2.2 中暑分级标准
符合中暑诊断标准,从核心温度、意识改变、临床表现特点3个方面进行分级。
轻度中暑:即以往定义中的先兆中暑。仅有以上中暑体育bd ,核心温度正常或轻微升高(<38 ℃),无新发意识障碍表现,无器官损伤表现。
中度中暑:即热衰竭。出现器官功能不全的失代偿表现,又达不到热射病诊断标准。常以血容量不足的表现为特征,如皮肤湿冷、面色苍白、心率明显增加、血压下降、少尿等;可有晕厥,但数分钟内自行恢复意识,无明显神经系统损伤表现(GCS评分=15);核心体温升高(≥38 ℃,<40 ℃)。
重度中暑:即热射病。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和/或剧烈运动一定时间后,新出现下列临床表现中的任意一条,且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如昏迷、全身抽搐、谵妄、行为异常等,GCS评分≤14);核心温度≥40 ℃;多器官(≥2个)功能障碍表现(肝脏、肾脏、横纹肌、胃肠、循环、呼吸功能损伤等);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3 预防
3.1 与预防相关的几个概念
热指数(heat index):高温时,相对湿度增加后人体真正感受到的温度会超过实际温度,这称之为体感温度。为量化体感温度,将相对湿度与温度结合换算表述体感温度,即为热指数。
热应激(heat stress):暴露于热环境引起的热应变导致的生理反应,表现为心率增快、体温升高。包括代偿性热应激及失代偿性热应激。
热适应(heat adaptation):是指长期在热环境中生活人群的热耐受能力比短期进入热环境人员明显增强的生物学现象,是经过若干代的适应作用,对热气候建立起来的稳定的协调关系。热适应不仅限于生理功能方面,在机体外形、器官结构方面也有相应的变化,具有稳固的基因基础,具备可遗传的特点,因此又称生物性热适应。
热习服(heat acclimatization):是指人员适应某种特定环境的状态。热习服是机体对热环境刺激的保护性生理反应,目的是减少热应激,又称获得性热适应或生理性热适应。热习服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与医学监测下,使有关人员提高热耐受性的过程。热习服具有可产生、可加强、可脱失的特点。
脱习服(deacclimatization):是指一旦热刺激作用停止,热耐受能力会逐渐减弱,3周后恢复到习服前水平。
3.2 主要预防措施
炎热季节发生中暑会严重影响部队训练,重症中暑还威胁官兵的生命,给部队及个人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导致中暑的因素包括个体因素、环境因素、训练因素3个方面。因此,预防要从这3 个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
3.2.1 个体因素
3.2.1.1 关注排汗障碍
炎热季节排汗减少导致体温调节障碍,易发生中暑。例如少汗症、大面积日光性皮炎、严重皮肤红斑等皮肤疾病。医务人员应重点关注这些患者。
3.2.1.2 避免药物作用
某些药物可通过增加产热或者影响体温调节而容易诱发热射病,包括酒精、毒品、抗胆碱类药物、抗组胺类药物、抗精神病类药物、地西泮类、β受体阻断药、钙拮抗药、氯吡格雷、利尿药、泻药、甲状腺素片、三环类抗抑郁药等。
3.2.1.3 热耐受性差人员筛查
季节由冷转暖时人员普遍热耐受性差。当进入热环境后,热应激反应大的临床表现是心率明显增快,平时心率60~70次/min的健康年轻人进入热环境安静休息时心率常>90次/min。还可以表现为食欲下降,睡眠质量差,运动时面色苍白、核心温度升高明显等。热应激反应过强是热耐受性差的表现。
3.2.1.4 提高热耐受性
热习服训练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防暑措施,是提高热耐受性最好的方法,这个过程需要10~14 d。寒区、温区部队进驻热区,或热区部队每年夏初进行高强度训练之前,应组织部队进行
热习服训练。训练时的环境温度应由低到高,训练初期应避开极端高温天气。热习服训练要达到一定的强度(以心率为指标的运动强度分级,见下述),且逐步增加,但不应超出生理耐受限度。热习服训练初期,每次训练时间最好为1.5~2.0 h(不少于50 min),每日训练1~2次,训练周期1~2周,总训练次数不少于6~12 次,否则不能达到良好的热习服。
3.2.1.5 注意补水
训练中补水十分重要。在训练中口渴想喝水时体内缺水量可达体质量的2%左右,体质量丢失超过2%极易发生热射病。建议补水总量为体质量丢失量的100%~150%。高热、高湿环境中进行高强度训练时每小时脱水量可达1~2 L以上, 因此建议高强度训练时每小时补含钠20~60 mmol/L 的饮品1L,可分别在运动中及运动后完成。需注意的是,运动中大量出汗可导致钠盐丢失过多,大量补充普通水可出现低钠血症,低钠血症可诱发热痉挛和热晕厥。口服等渗盐液或者口服榨菜+ 矿泉水能快速补钠,达到缓解痉挛目的。缺水亦可导致汗量减少,会增加核心温度,加重热损伤程度。意识清楚时口服补水和静脉补水效果相当。超过体质量2%的脱水,对体温调节影响很大,在下一次训练前应该把丢失的水分完全补回。因此训练前、训练后体质量测量十分必要,建议有条件的部队在训练前后测量体质量,作为评价补水效果的重要依据。还可以用尿色判断补水是否充足,补水达标时尿液清亮。由于软饮料、含咖啡因饮品、含酒精饮品会影响水分的吸收,不建议用于快速补水。
3.2.1.6 评估身体状况
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得到放松,是预防热射病的重要措施,组训人员应合理安排部队休息。对发生感冒、发热、腹痛、腹泻者应暂停高强度训练,对负荷过重以及夜间执勤睡眠过少士兵、新兵等,应列为重点观察对象,适当予以照顾。
3.2.1.7 .7 确定热习服状态
判断是否存在脱习服现象。常见脱习服是脱离热环境训练2周以上人员, 包括休假归队人员、生病住院后人员、机关借调后重新归队人员、出差返回人员、以及其他原因中断训练的人员。如果存在脱习服现象,应该重新安排热习服训练。
3.2.2 天气因素
3.2.2.1 关注季节交替
春夏交季、初夏、入秋季节天气变化复杂,组训人员及医疗保障人员要关注近1 个月天气,在气温开始升高前1个月开始安排热习服训练;避免在气温陡升5 ℃以上时安排高强度训练,特别是要结合天气情况制定训练计划。
3.2.2.2 关注气温
夏季训练气温超过30 ℃时,中暑比例会明显增加。应该科学制订训练时间,避开日光强烈、气温较高的时段,缩短或减少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连续训练时间,避免在极端天气情况下安排体能考核。有时气温没有超过30 ℃,但由于着装原因,如穿着透气性差衣服、防化服、防核辐射、防火等特殊服装,或者特殊岗位,如雷达、坦克等特殊环境中,局部温度往往超过30 ℃,也是中暑高发的环境因素。
3.2.2.3 关注湿度
高湿环境导致汗液蒸发障碍,也是引起中暑的重要原因。当相对湿度超过60%,汗液蒸发障碍,也易发生中暑。
3.2.2.4 热指数指导训练
气温结合湿度换算成热指数,热指数可以预测中暑发生危险程度。当热指数大于40训练,中暑发生率显著增加;当热指数大于55 训练,极易发生中暑。一旦出现热指数危险预警,应提早充分做好后勤保障准备。热指数虽然不能完全决定是否训练,但是它的预警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3.2.3 训练因素
3.2.3.1 1 培训组训人员
组训人员不了解中暑相关知识是导致发病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暑期高强度训练前需要分别组织医务人员、参训官兵、组训人员参加中暑预防知识培训。组训人员需了解诱发热射病的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避免在高热、高湿或者热指数>55行高强度训练。要熟悉所在部队热耐受状况,在训练休息时应容许指战员解开衣服,脱去装备,加快散热。
3.2.3.2 做好卫勤保障准备
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制订个性化训练计划,卫生人员要深入班排,深入现场, 针对容易发生热射病的环境和对象,加强医学监督,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2.3.3 科学训练
积极组织评估部队官兵热耐受性。一般在气候变暖前官兵的热耐受性都差,在气候变化后的早期(第1~3周)是最容易发生热损伤的时期,要提前充分做好预防准备工作,有计划的做热习服训练。避免气候变化初期的1~3周内安排高强度训练。针对热适应力差的参训人员,特别是肥胖、北方人、脱习服人员,炎热季节高强度训练前做好热耐受性评估,避免训练中发生中暑。高温、高湿季节训练时要做训练强度监测,我军1992年修订的以心率为指标的训练强度标准不适宜现代军事训练,建议参照国际通用的训练强度标准:心率在120次/min以下为低强度训练;心率120~150 次/min为中等强度训练;150~180次/min或超过180次/min为高强度训练。建议根据热指数调整训练强度,训练时应抽查心率,当心率超过规定强度时应限制或暂停训练,避免过度热应激。除了训练强度外,还要考虑训练密度安排是否合理,要关注休息训练比例关系,并考虑负重因素及着装因素。
3.2.3.4 重视监测
核心体温升高是热相关疾病发病的原因,因此,医务人员跟训中对重点人员(热耐力差、睡眠不足等)及表现异常人员(面色苍白、面色潮红、精神状态不佳、自觉身体不适等)进行核心体温抽查可达到预防中暑目的,一旦发现核心体温超过39 ℃ 时应停止训练,迅速降温,待体温恢复正常后可继续训练。关于核心体温监测,国外多数建议使用直肠温度或食道温度,十分不便,我军建议使用耳蜗温度监测。训练中有必要对部分重点人员进行心率监测, 警惕体质差、热耐受性差的人员在超大强度训练发生失代偿热应激反应。
3.2.3.5 5 设立补水、辅助降温站点
炎热季节组织 3 000 m以上跑步时应在半程处或跑步沿途间断设立补水、辅助降温站点。站点储备饮用淡盐水及喷洒降温设备。站点工作人员提醒饮水,并可给参训人员用常温水浇头部及用喷水设备喷洒头面部都有良好的辅助降温效果。该站点有巡视、督促饮水、供水、辅助降温作用,十分重要。
3.2.3.6 6 保障准备
保障准备包括技术准备及物资准备,有针对热射病的紧急处置预案,包括如何现场降温,如何后送,后送到哪家医院,如何提前与救治医院联系等预案及分工。物资准备的关键是降温设备,许多研究显示现场救治“黄金半小时”内体温降至39 ℃以下,可减少病死率,也可能避免发展至热射病。因此应根据现有条件准备好降温设备,一旦发生热射病可达到快速降温目的。
4 现场处置
4.1 快速识别
炎热季节军事训练中,一旦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抽搐、行为改变、晕厥等体育bd 时要判断是否中暑,以及中暑的哪种类型。中暑分级中的轻度中暑、中度中暑(热衰竭)、重度中暑(热射病) 是热损伤的不同阶段,但是没有严格界限,所以在快速判断时宁肯偏重判断,以免贻误治疗。
4.2 快速评估
4.2.1 体温评估
温度越高,损害越大,病情越重, 有报道显示美国海军陆战队热射病士兵直肠温度在41.1 ℃~43.1 ℃,平均温度41.8 ℃。因此,在训练现场要快速评估可疑中暑患者的核心温度。本共识推荐测量直肠温度,优点是准确、可连续监测、干扰因素少。怀疑热射病时应立即测量直肠温度,探头插入深度15 cm。当直肠温度略低于诊断温度时也不能轻易排除诊断。一旦发现发热即应该迅速降温。而常用的腋温、口腔温度、太阳穴温度在大量汗液及循环功能衰竭时测量不准确。如果测量直肠温度因条件所限不能实施时,也可使用红外耳蜗测温仪测量耳蜗温度来近似反映核心温度,由于每次测量时间仅1~2 s,可极短时间内反复测量,其效能优于腋温。建议连续测量3次,数值误差不大时取平均值。若现场判断可能有核心体温增高,又没有可靠测量方法时,建议按照高热处置。
4.2.2 意识评估 热损伤其出现神经系统损害体育bd 如认知障碍、躁动,以及严重的昏迷时属于重症中暑范畴。根据意识障碍的加重,严重程度分级也增高。
4.2.3 心率评估 监测心率,一般情况下心率在休息5~10 min后可恢复至100次/min以下,重症中暑者休息后心率仍很快,心率越快病情越重。危重者心率持续在150次/min以上。
4.2.4 呼吸评估 病情严重者伴随呼吸困难,呼吸频率明显加快,危重者伴经皮氧饱和度下降。
4.2.5 循环评估 测量血压,明确休克程度。血压显著下降经补液后不能恢复正常者确定为休克。核心温度增高,四肢冰凉者,循环功能差,有可能存在心力衰竭。
4.3 快速降温
对高热患者早期降温很重要,称作降温“黄金半小时”,目标是快速降低核心温度,使其在30 min内降至39 ℃以下。有研究显示如果早期降温能够达标,可实现“零”死亡率。在现场,对于可疑患者应立即停止训练,解开衣物,快速脱离热环境,或转移至阴凉通风处,最好停留在20 ℃以下环境中,并实施以下快速降温措施。
4.3.1 冷水浸泡
最佳方案是脱去装备和衣物,快速将颈部以下身体浸泡到冷水中。在热射病治疗中,这种方法未发现副作用。有实验研究显示,冷水浸泡10 min 后健康志愿者会发生寒颤,而热射病患者则不出现,可能与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有关。也可浸泡于小溪、池塘、河水中,使用自然条件快速降低体温。确保头部不能浸泡水中,并注意保护气道。浸泡时,必须有人看护,最好持续做肌肉按摩。此方法适用于年轻人,身体强壮者。如果不能做冷水浸泡降温,也可训练前准备冰块,发现高热时迅速冰水混合,用浴巾浸冰水迅速包裹身体,也可达到快速降温目的。
4.3.2 冷水喷洒
冷水喷洒适用于年龄大的发热者, 可使用冷水直接喷洒至躯干,或者使用喷雾机将冷水喷洒全身。全身冷水喷洒也可以达到快速降温目的, 降温效果明显。
4.3.3 静脉输注冷盐水
在物理降温的基础上配合使用4 ℃冷盐水输注也可收到很好的降温效果。
4.3.4 化学冰袋
传统使用的化学冰袋放置大动脉处降温,也可起到一定降温作用,但效果有限,对于热射病患者通常不能达到快速降温目的。
快速降温有2个目的,一是收缩皮肤血管增加回心血量,二是减少高温和高代谢导致的器官功能损害,特别是脑损害。建议使用的降温措施包括现场具备的一切可以采取的降温方法。呕吐、腹泻、抽搐、躁动都是早期伴有的体育bd ,应积极处置,避免影响降温。快速降温的30 min内,要密切监测生命指征及体温,推荐使用肛温,持续监测核心体温。降温速度最好大于0.15 ℃/min。核心温度不能低于37 ℃,如果低于37 ℃应该保暖或者升温。当直肠温度到达38.6 ℃时应停止降温。解热镇痛剂治疗无效,应避免使用。
4.4 快速补液
当发生中度以上中暑时需要补液治疗。研究显示,意识清楚者口服补液与静脉补液效果相当,建议补充含钠饮品。对于发生热痉挛的患者,多数是由于血钠过低所致,意识清楚时可口服等渗盐水,或者静脉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或者3%氯化钠注射液100 ml,观察效果;如果没有终止发作可重复上述治疗。已有虚脱表现、意识障碍或疑诊热射病时建议现场静脉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1 000~2 000 ml。
4.5 快速呼叫
当有重度中暑(热射病)发生时,应通过现代化通讯工具快速呼叫有救治经验的热射病救治专家给予远程指导。近几年热射病专家组积累的经验显示,通过远程呼叫获得指导可显著缩短达到目标治疗时间并能减少死亡。
4.6 快速转运
按照“先降温、后转运”的原则,当现场紧急处置完成后,需要快速转运到中心医院治疗。
建议有后送经验的医护人员参与后送。救护车至少应配备:车载降温设施,如冰块降温、擦浴降温、冰毯降温等多种降温设施;车载紧急救护设施设备,如心率、血压、氧饱和度、持续直肠温度监测设备;基础生命支持设备,如转运呼吸机、车载除颤仪等。在转运途中应确保持续有效地降温。一旦确定转运,要同时联络目标医院,目标医院提前做好抢救准备,并待命迎接伤病员到达。
5 急救物品准备
训练现场保障的急救人员需要经过中暑救治专业培训,掌握热损伤救治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生命体征监测设备、降温设备,以及急救药品使用。熟练掌握静脉穿刺输液技术。跟训前应对急救物资进行点验。根据天气情况、训练强度、参训人员数量决定不同的物资准备。当热指数>40组织高强度训练,或夏季5 km以上跑步考核时,除常规急救物品准备外,现场还需要配置如下急救设备。
5.1 急救物品
5.1.1 生命指征监测设备
有条件时应该装备便携式心电监护仪,功能包括心电监测、血压测量、氧饱和度监测、直肠温度测量。无上述设备的必须装备便携式氧饱和度测量仪、血压计、电子耳温计或肛温测量计。
5.1.2 降温设备
中暑高发地区训练的部队应准备简易降温浴缸(袋),准备冷水及冰块,可快速配置出15 ℃~20 ℃的冷水,用于紧急降温。一般地区应配备化学冰袋、冷风机、冰水毛巾等普通降温用品。
5.1.3 急救药品
0.9%氯化钠注射液、3%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安定注射液及其它常备抢救药品。
5.2 急救车
有条件时急救车应跟随保障,空调要处于正常状态,使用时车内尽可能维持低温状态。
本文地址://www.styjt.com/jiankang/2022-06-22/595734.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鸡蛋树!侮辱智商的骗人水果直播间,该管管了……2022-06-22 20:00:05
- 《推进药学服务体系建设和医疗保障协同发展专家共识》发布(附全文+下载)2022-06-22 20:00:05
- 当洪水来临时,应该怎么办?2022-06-22 20:00:05
- 静息心率超过80次/分钟易引发心血管风险 专家提醒关注心率健康2022-06-22 20:00:05
- 驻训科普|暑期高强度训练预防中暑专家共识2022-06-22 20:00:05
-
国际学术期刊发文证实: 预防服用连花清瘟可降低新冠阳性率和发热率
2022-03-08
-
科兴集团国企还是私企?董事长是陶晓明吗
2022-04-26
-
什么是阴痛?
2021-10-26 10:33:42
-
美立方国内外专家齐聚 颌面专家团再升级
2021-08-23 11:47:40
-
《热点聚焦》医疗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有了新要求
2021-09-15 20:00:10
-
浙大一院2021年中秋节、国庆节放假及工作安排
2021-09-12 14:00:03
-
什么是阴结?
2021-10-26 10:3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