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健康再现人员调整,互联网医疗需要新故事
- 2022-07-18 18:00:18 腾讯健康
- 健康
阿里集团各业务线和板块都有收缩之时,医鹿也难逃调整命运
文/ 辛颖 赵天宇
编/ 王小
“医鹿保留了部分人员,其他人基本都裁撤了,或者调岗。”一位阿里集团人士说。
《财经 大健康》多方获悉,阿里健康(00241.HK)内部负责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鹿部门,在近期进行了一次较大的框架调整,有关互联网医院的业务保留,新成立互联网医院事业部。
一位接近阿里健康人士表示,医鹿调整尚未完全结束,后续互联网医疗业务未来的方向、具体由哪些部门负责还未完全清晰,包括未来医鹿App是否更名也在考虑中。
回到两年前,2020年3月,朱顺炎出任阿里健康董事长兼CEO。半年后,阿里健康App更名为“医鹿”,被外界视为一次战略转型。更名后的医鹿App中,医疗服务的色彩更加浓重,比如疫苗预约、极速问诊、挂号等,都放在主页面的显眼位置上。
这一年,也是阿里健康上市六年首次实现全面盈利,截至3月31日的2021财年,利润3.43亿元,经调整后净利润达6.31亿元。然而,一年后,2022财年阿里健康再度宣告亏损。
2022年上半年,标志互联网医药业务监管趋严的两份文件《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和《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相继发文。尤其后者,有多项关于互联网卖药的限制,6月22日这一信息登上热搜,当日阿里健康收跌13.85%,京东健康(06618.HK)收跌14.83%。
不过,多位阿里健康内部人士否认了医鹿部门调整与监管文件出台相关,“收缩是因集团整体业务收缩”。截至发稿,阿里健康相关负责人未回复医鹿调整的具体原因与情况。
上述阿里集团人士则直接对《财经 大健康》说,“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不挣钱。”
卖药挣钱,但问诊更能留住用户
2022年阿里集团各业务线和板块,在大环境之下都有收缩之时,医鹿也难逃调整命运。
“在大厂做互联网医疗,很难去影响老板的顶层设计,而且换一个老板就换了一个关注点。”一家互联网医疗公司的人士感慨,他所认同的互联网医疗逻辑,很难在互联网企业内实现,“大家更看重的可能还是现金流”。
2020年3月,阿里巴巴集团创新业务事业群总裁朱顺炎接手了年度亏损额为1570万元的阿里健康,公告显示,其在领导创新业务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看朱顺炎的履历,此前没有健康领域的从业经历,其相继在UC浏览器创业团队、阿里妈妈事业部、集团大文娱新媒体业务等任领导职务。
朱顺炎接棒阿里健康,正值新冠疫情为互联网医疗带来红利,用户在线问诊、买药的需求骤增,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相继表达了对线上医疗的支持,甚至开启线上复诊医保结算通道。
阿里健康的业绩也水涨船高,2021财年实现首次盈利,利润3.43亿元;总收入比2020财年增加61.7%。其中医药电商是绝对主力,电商平台和医药自营业务的收入占总收入97.8%。
现在如何留住因疫情转到线上的用户成为关键。朱顺炎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用户需求急剧爆发时,没有任何企业做好了面对这一需求的准备。而在疫情得到控制后,大多数互联网医疗平台并没有更好地沉淀下用户。
朱顺炎将业务重心从“药”转向“医”,借“医”可留住用户。不过,阿里健康已经落后了。
在问诊量上,2021财年,阿里健康日均在线问诊服务量超18万次。远低于更晚上市的平安好医生(01833.HK),其2020年全年日均咨询量达90.3万人。
在医生资源上,又不及更加专注“医”的平台。阿里健康《2020互联网医生生态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8月,阿里健康互联网医院上的活跃医师超过6万名。而当年好大夫在线有23万名医生提供了问诊服务,微医的注册医生数也超过27万名。
阿里健康增加了医鹿App运营人员的投入,同时扩大医生队伍,推出医生直播等新业务,2021年又拓展中医版图,融合已有7.6万注册中医师小鹿中医,成为互联网中西医协同服务平台。
朱顺炎的策略是有效的。2022财年阿里健康的医疗健康及数字化服务业务营收达到6.7亿元,较2021财年同比上涨98.9%。然而,这仅占阿里健康总营收的3.26%,这个板块业务距离在阿里健康站稳脚跟,还相当远。
医鹿更名至今不到两年时间,尽管曾有野心,但如今展示的功能多围绕着挂号、预约疫苗、在线问诊、找专家,对移动医疗而言这些是“标配”的传统项目,难言特色。
更重要的是,医鹿不仅自身没有成为一个造血部门,对能创造“现金流”的卖药业务所提供的助力也不尽如人意。阿里健康的医药自营业务,收入增速正在逐渐放缓,2019财年至2022财年的增幅分别为92.4%、62.5%、35.5%。
互联网医疗企业一直没有摆脱盈利困境,即便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大平台也是靠卖药挣钱。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京东健康的市值高于阿里健康,原因或就在于医疗为“卖药”服务得更加紧密。
“阿里健康的医和药结合的没有那么紧密,也没有那么高效。”上述阿里集团人士说。
京东健康的自营业务,收入增速虽也放缓,但2021年与上年相比,仍有56.1%的增长。
“京东问诊的量走得是真好。”一位皮肤科医生在一个小平台的挂号费100多元,到手70元左右,每单平均问诊时间30分钟,他努努力一天能接10多单。而他同科室的一位年轻医生是在京东健康上问诊,一部分订单是京东分配,也有一部分像滴滴打车的“抢单制”,医生不太需要品牌效应,一单收入就几元钱,“完全靠走量,一个月能挣到8000元,这就很厉害了”。
京东健康不大指望医疗服务挣钱。在任期内把京东健康推上资本市场的原CEO辛利军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做线上问诊的公司纯粹靠医疗服务赚钱不可能。”无论是跑步买装备,增肌买蛋白粉,还是冷链配送药物、新特药,供应链仍然是其核心。
卖药增速不弱,但卖药平台太分散
一只靴子落地,互联网医疗企业松口气时,也难掩失落。
《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发布一个月后,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应声下跌,2022年6月22日盘中均跌超10%。
原因是其中一条新规,“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不得直接参与药品网络销售”。这一规则一度被解读为“阿里和京东自己不能卖药了”。
卖药的自营业务,是两家的核心收入。阿里健康2022财年自营业务占总营收比例约87%。京东健康自营业务2021年营收262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也超过了85%。
其实,在业内看来新规对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平台的业务未来影响不大。因为早有准备,阿里健康大药房和京东大药房都有独立的线下药店资质,并且和平台分属于不同的公司主体。
西部证券的一份研报指出,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自身拥有网售药品资质,并有专业的药品网络销售质量管理体系,相关问诊医师资源可靠。政策对互联网医疗的具体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比于政策影响,阿里健康卖药增速下降,2022财年转盈为亏的真正阻力可能在于获客成本太高。
卖药,对许多电商企业来说属于传统强项。10年前,京东就已经有“京东好药师”,线上卖药、线下发货,阿里上线的是“天猫医药馆”,起初的方式是用户挑中药品后,跳转到拥有资质的网上药店去购买。
医药电商的卖药能力,已强到挤压了一部分传统药店的市场份额。有从业者告诉《财经・大健康》,新冠疫情后网上药店的药品销售迅猛增长,电商在产品数量和市场覆盖上有优势,对实体药房的处方药销售亦会带来一定冲击,而药店至今仍未能解决此类痛点。
此消彼长。2022财年阿里健康的处方药业务收入,与上年相比翻倍。
医药电商企业的卖药收入,在疫情后再增。2022财年,阿里健康医药自营业务的收入是179亿元,而在2019财年仅为42亿元。这部分的收入来自天猫、淘宝、支付宝、UC、淘特、饿了么、考拉等平台。
京东健康销售医药和健康产品的商品收入,在2021年为262亿元,2019年这个数字是94亿元。从增速看,阿里健康不弱,但卖药平台比较分散。
几家医药电商的共同点是,盈利乏力,开始近身肉搏。
阿里健康在2022财年由盈转亏,公司坦陈,为了提高线上药品销售的市场占有率,增加市场投放,导致医药自营业务利润率降低,同时处方药业务的合规安全上,也投入不菲。
销售及市场推广的花费,近年来各家显著增长。阿里健康在2022财年,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是19.8亿元,比上年增加了六成。这部分钱花在了天猫医药平台、阿里健康大药房的品牌建设上,医鹿App运营人员方面的投入也有所增加。在2019财年这部分开支是4.5亿元。
京东健康2021年的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达到21亿元,比上年多了五成。公开解释原因是,公司需要进一步推广零售药房和在线医疗业务,导致广告开支增加。2019年这部分开支是7.5亿元。2021年,京东健康同样没有实现盈利,亏损10.7亿元,疫情前的2019年亏损规模是9.7亿元。
成本的提高,另一方面还来自于物流压力。“尤其是在新冠疫情下,物流不时受阻,药品物流的成本高于普通配送,这可能也是近两年成本增高的原因。”高特佳投资人王海蛟分析。
互联网医疗的饼缺口了,新故事呢?
互联网医疗的风口从流量、卖药到医疗服务,似乎走到了尽头。一家FA(财务顾问公司)人士告诉《财经 大健康》,现在互联网医疗项目特别不好卖,概念已经不新鲜,投资人不愿意买单。
腾讯内部孵化的腾爱医生,在2019年初关停服务,官方给出的解释是,“因公司组织架构和业务策略的调整相关原因”。
彼时,腾爱医生定位于“为医生群体提供专业的互联网服务”。腾讯副总裁丁珂曾经公开介绍,腾讯拥有10多亿用户体量,让医生获取新患者的成本几乎为零。
然而,大流量未能显示出催生大业绩的功力。公开数据显示,使用腾爱医生后,线上互动粉丝有15%转化为患者,但线上患者转移到线下太少,难以满足医生的“诊疗”需求。
腾爱带有深刻的腾讯基因,采用“连接一切”的思维,可问题在于,医疗体系本身并不是单纯的“连接”便足以吸引流量、打通线上线下、形成盈利闭环的。
王海蛟指出,互联网企业进入医疗行业都带有自己的基因特色,如同腾爱医生偏重的是链接,阿里、京东带的就是“电商”基因,而电商才是现在能明确产生收益的方式。
卖药是现在能拿出手的唯一出路。然而,“单纯的卖药,只是账面上的数字,没有什么想象空间,互联网医疗上一波获得高估值,还是因为对医疗服务业务延伸的想象,但现在这个故事讲不通了。”一位一级投资机构人士说。
在朱顺炎看来,当互联网医疗的平台用户达到一定规模时,商业模式才能预见,如平台依靠健康险可获得合理利润,同时回馈到互联网医疗的服务中去,从而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这在未来有可能会成为互联网医疗平台的一种商业模式。
想摆脱“披着医疗的外壳卖药”的指摘,形成医疗+保险的闭环是业内尝试的一条路。2022年6月6日,阿里健康与慧医天下、众安保险携手推出慢病保险产品“安唐保”。不过,这条路多年中也没有企业走通,背靠平安保险集团的平安好医生(01833.HK)2020年也有54%的收入,来自在线商城业务。
平安好医生一部分营收还来自平安集团输血。在2021年平安好医生的前五大客户中,三家为平安集团附属公司,分别是平安寿险、平安银行和平安产险,前五大客户总共占平安好医生收入的32%。
平安好医生的亏损还在持续扩大。2021年营业收入73.34亿元,同比增长6.8%,净亏损15.39亿元,亏损同比扩大62.2%。
王海蛟分析,“最大的难度在于核保,线上骗保的风险较大,核保难,所以无论是医保还是商业保险的支付意愿都不强,对平安自己的保险业务来说也是如此。”
而医鹿未来走向如何,阿里健康尚未有公开信息。
本文地址://www.styjt.com/jiankang/2022-07-18/599576.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垃圾快乐” ,正在拖垮你的人生2022-07-18 20:00:04
- 今年我家没蟑螂,多亏了这个方法,蟑螂克星就是它!2022-07-18 20:00:04
- 世界“无人机摄影奖”最佳照片公布,真正的上帝视角!2022-07-18 20:00:04
- 嘬过船蛆,才能体会海洋的邪魅2022-07-18 20:00:04
- 成年后还能再次长高吗?2022-07-18 20:00:04
- 国际学术期刊发文证实: 预防服用连花清瘟可降低新冠阳性率和发热率
2022-03-08
- 科兴集团国企还是私企?董事长是陶晓明吗
2022-04-26
- 什么是阴痛?
2021-10-26 10:33:42
- 12345连续三次不处理怎么办,1天打3次12345有什么后果?
2022-05-20 09:55:29
- 美立方国内外专家齐聚 颌面专家团再升级
2021-08-23 11:47:40
- 《热点聚焦》医疗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有了新要求
2021-09-15 20:00:10
- 浙大一院2021年中秋节、国庆节放假及工作安排
2021-09-12 14: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