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死肿瘤就完事!嚣张的致命脑瘤只要断粮数天直接消失

  • 2022-09-07 10:00:08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高度致命的脑癌类型,它的侵袭能力异常强大,而目前仍然没有有效阻止其进展的方法。这些肿瘤细胞对已有的治疗方法都高度抵抗,因此患者的预期寿命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基本没有明显提升。

不过,最近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Tel Aviv University)科学家发表在《大脑》的新研究提出了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新思路,或许能在未来提供有效抗击肿瘤的治疗靶点。

研究团队发现胶质母细胞瘤难清除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这些肿瘤能够在帮手的帮助下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另一个是借助帮手源源不断获取能量

这个帮手就是我们熟知的星形胶质细胞。

这种外形像星星的细胞在大脑中广泛分布,它们能有效地支持大脑功能,参与神经递质代谢,维护神经系统的稳定性。

然而就是这样一种辛勤工作的细胞,却被胶质母细胞瘤给看上了。

星形胶质细胞在多个层面参与了胶质母细胞瘤的生存(图片来源:参考资料[3])

根据作者对肿瘤模型小鼠的观察,许多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会将胶质母细胞瘤包围起来。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小鼠通常存活期只有4-5周。

但是当他们设法清除掉肿瘤周围的星形胶质细胞后,意外发现肿瘤也会逐渐消失,接受处理的小鼠无一例外地都存活了下来。尤其是即使后续停止常规治疗措施,大多数小鼠仍然可以安然无恙地生活。

这就仿佛星形胶质细胞把控了胶质母细胞瘤的命脉,“失去前者之后,后者也跟着消失,连卷土重来的情形都很少,”参与新研究的Lior Mayo博士解释道。

Mayo博士和同事在实验室(图片来源,Credit:Tel Aviv University)

究竟这些星形胶质细胞在做些什么?Mayo博士和同事分别提取了正常小鼠的星形胶质细胞和肿瘤小鼠的部分肿瘤样本,并对内部的各类细胞成分进行了细致分析。

可以确定的是,与正常小鼠相比,星形胶质细胞在接触到胶质母细胞瘤后变得不一样了。

首先来看,研究者获取的肿瘤块中大约有40%的细胞是免疫细胞,大部分是从血液中或大脑本身招募而来的巨噬细胞。在这一过程中,星形胶质细胞起着不小的作用,它们会持续向免疫细胞释放出“快过来”的信号。

图片来源:123RF

正常情况下,招募过来的免疫细胞会帮助解决出现的问题。但在胶质母细胞瘤存在时,招募过来的免疫细胞却发现情况不对,“星形胶质细胞本应该让我们攻击的,怎么现在发出了保护肿瘤的指令?”尽管免疫细胞会感到疑惑,但还是照做了。

免疫细胞全被策反,肿瘤就可以高枕无忧地生长。

除了免遭外敌,肿瘤内部生活条件也会变得很不错,因为星形胶质细胞会持续地给肿瘤提供胆固醇。由于血脑屏障的阻碍,肿瘤原本获取能量的渠道有限,但周围富集的星形胶质细胞成了能量工厂。

而正是这一原因,研究者发现他们有了解决胶质母细胞瘤的绝佳办法:饿死它们。只要阻断星形胶质细胞供给胆固醇,肿瘤能量供给就会大打折扣。

在实验中,作者阻断了星形胶质细胞运输胆固醇的蛋白,这样它们就再也无法向肿瘤输送胆固醇。结果,即使这些星形胶质细胞围绕在胶质母细胞瘤周围,肿瘤基本也是短短数天就被饿死了。

根据他们对一些人类胶质母细胞瘤的样本分析,胆固醇能量供应基因表达越低的患者,生存期要越长,这也让他们更加肯定,控制能量是未来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重点之一。

“血脑屏障通常会阻拦药物进入大脑,这也是大脑内部疾病难以治疗的原因,” Mayo博士表示,不过直接从内部下手或许是未来肿瘤治疗的新方向。

参考资料:

[1] New method eradicates deadly brain tumors by 'starving' them of energy source. Retrieved September 5, 2022 from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2-09-method-eradicates-deadly-brain-tumors.html

[2] Rita Perelroizen et al, Astrocyte immunometabolic regulation of the tumour microenvironment drives glioblastoma pathogenicity, Brain (2022). DOI: 10.1093/brain/awac222 , academic.oup.com/brain/advance … rain/awac222/6650959

[3] Kai Murk et al, Forced but effective partners in crime: how astrocytes drive the progression of glioblastoma, Brain (2022). DOI: 10.1093/brain/awac302

更多推荐

点个“在看”再走吧~

本文地址://www.styjt.com/jiankang/2022-09-07/603467.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半岛平台官网入口网站下载
7*24小时半岛电子下载入口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