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跑操,跑到肌肉“溶解”住院!这病我也得过……

  • 2022-09-10 08:00:09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本文约 2400 字,阅读约需 5 分钟

太长不看

运动、健身需要循序渐进,过度运动可能出现横纹肌溶解。

导致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的原因和危险因素

运动时如何避免横纹肌溶解症,请看文章最后的第六部分

本文信息仅为科普,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

这两天安徽芜湖一中因组织高三学生跑操致13人住院上热搜了,事后学校发布了情况通报并致歉。

图片来自@中国新闻周刊 微博截图

通报中只说部分学生“腿部不适,主要表现为大腿酸胀,且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就医后经医生要求入院观察治疗,没有提及入院学生们的具体诊断。

不过,沸点视频中该校高三学生提供的信息则提示: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严重的肌酸激酶达到二十多万。(通常来说,肌酸激酶的正常范围男性 38-174U/L,女性 26-140U/L )

图片截取自@沸点视频 微博视频。

说到横纹肌溶解症,我还是很熟悉的,去年我就因为体检前几天突击运动,导致肌酸激酶和几项肝酶指标飙升,家人看到后甚至怀疑我有肝损伤或心梗了……

1

什么是横纹肌溶解?

横纹肌溶解症是由于肌肉被破坏、溶解,使得肌酸激酶、肌红蛋白等肌细胞内的成分进入血液循环,引起人体内环境紊乱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2]。

导致横纹肌溶解的因素很多,运动及肌肉过度活动就是其中之一。

运动引起的横纹肌溶解就叫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Exertional Rhabdomyolysis, ER),典型表现就是肌肉疼痛全身无力深色尿(如浓茶色、红葡萄酒色或酱油色)的三联征,但50% 以上的患者表现并不典型[2,3]。

实验室检查就成为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的重要诊断依据。如肌酸激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血清酶明显升高,血清肌红蛋白浓度升高,尿液肌红蛋白阳性等。

其中肌酸激酶是最敏感指标,它的值超过正常范围(不同检测方法对应的正常范围也不一样,通常来说,男性 38-174U/L,女性 26-140U/L )上限的 5 倍或 > 1000 U/L,并排除心肌梗死、脑梗死,再结合剧烈运动史和体育bd表现,就能诊断为横纹肌溶解。典型患者的肌酸激酶可高达 10000-20000U/L[3]。

对照一下,我上次妥妥的是运动性横纹肌溶解了……

我去年体检时的数据,磷酸肌酸激酶即为肌酸激酶。

人群特征、运动类型、环境,都对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有影响。接下来,就具体地跟大家说一说。

2

什么人更容易发生?

据文献报道,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比较容易发生于马拉松、举重、健美运动员以及平时不经常锻炼而突然大量剧烈运动的人群中[4]。

也有观点指出,耐力型(如马拉松、中长跑运动员)、力量型(举重等)运动员以及其他竞技体育运动员,虽然经常参加力竭性运动训练,但由于训练计划较科学、医务监督较严密,发生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的风险反而较少。

但是,军队的军事训练多是群体性训练,训练计划和组训方法难以顾及到每个个体身体素质较弱、运动技能较差的人,尤其是新兵,参加剧烈运动容易发生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4]。

这次芜湖一中据说是让没有运动习惯的高三学生完成100 个深蹲和 4km 跑,对没有运动习惯的人来说,这运动量还是挺大的,出现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也并不意外……

图片截取自@沸点视频 微博视频。

中学生发生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不多见,一旦发生通常都是群体性发病事件,就像这次芜湖一中的情况一样。

3

做什么运动更容易发生?

一般认为,离心运动比向心运动更容易促进增肌(学术一点的说法是肌肉的生理性肥大),提高肌力和运动成绩,但也更容易导致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4]。

因为肌纤维在离心收缩阶段被拉得更长,更容易产生肌纤维细胞的细微损伤,这种损伤被及时修复,就会形成肌肉生长,也就是增肌的过程。

但如果肌肉长时间、反复、强烈、大强度收缩,肌肉纤维被过度牵拉,横纹肌细胞结构损伤过于严重,来不及修复就直接溶解、坏死了……[5]

总之,负重越野,深蹲、蛙跳、马拉松等运动更容易发生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4,5]。

所谓的离心运动和向心运动是相对的。

以哑铃平举为例,向上举哑铃时,肌肉长度减少,想像肌纤维有一个中心点的话,这时所有肌纤维是向这个中心点集中的,这就是向心收缩运动。日常挥手、高抬腿都是向心收缩。

肌肉在外力作用下,肌纤维有控制的被拉长,就是离心收缩运动,哑铃平举下落的过程中,你有控制地让哑铃下降,肌肉长度是逐渐变长的,这就是离心收缩运动,速度越慢对肌肉的刺激也越大。日常生活中下楼梯、下坡跑、深蹲、蛙跳等,下肢肌群都处于离心收缩。

4

在什么环境下更易发生?

高温、高湿、无风环境下的剧烈运动训练会大大增加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风险。

高温、高湿环境下剧烈运动一方面是肌肉散热困难,核心体温升高,另一方面大量体液丢失容易引起脱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电解质紊乱,身体处于热应激的状态,极易发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4]。

而且,在炎热环境下运动,还会容易合并热射病所致的横纹肌溶解症

高海拔是危险因素之一[6]。

5

其他增加风险的因素

运动前身体不适,如腹泻、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等体育bd,会增加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风险。要知道,感染本身就会导致横纹肌溶解,流感病毒感染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例国内外都有报道[5]。

运动前服用了增加肌肉损伤的药物,如NSAID 类止痛药、他汀类药物等[2,5]。

有毒物质,如酒精、蛇毒等。

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基础性疾病,比如多发性肌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6

运动时怎么做能避免?

准备原则

没有运动习惯的人在开始运动时,不经常进行大量运动训练的人在进行大量训练前,要进行训练时间、强度、耐热能力等方面的适应性训练[5]。

原则就是从短时间、小强度、舒适的环境温度开始,慢慢调整,给身体适应时间。

身体状况

在进行大量训练前,出现身体不适,如发热、腹泻、肺炎,及其他大病初愈的情况,应停止训练。

如果有基础疾病或临时身体不适,一定要避免剧烈运动,不要带伤运动更不要吃止痛药后运动

环境选择

避免高温、高湿、无风的环境中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如马拉松、五公里负重越野等。

如果初到高海拔地区,运动的时候减强度、减时长,观察身体没有不适反应了再慢慢加运动量。

补充水分

运动前后,给身体补充充足的水分和电解质可以减少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充足有效的循环血量,是身体散热机制的基本保障[5]。

运动前后都别喝酒,否则也会增加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的风险。

出现异常应对办法

运动后如出现热、晕厥、恶心呕吐、尿色加深如茶水色或酱油色等,要立即降温、补液,降温极为重要,并医院检测肌酸激酶、肌红蛋白、肾功能等,及时诊断,早期治疗。

如果组织普通人群的群体性体能训练,组织者一定确保参与者了解上述注意事项,一定要循序渐进地加大运动量,避免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一旦出现了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例,全部参加训练的人都应接受严密的医学观察,避免漏诊及进展为严重并发症[4]。

快把本文分享给你身边的运动新手吧~

运动是长期事业,动一次就“伤休”半年,不可取~

参考资料

[1]横纹肌溶解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clinical-manifestations-and-diagnosis-of-rhabdomyolysis/print#!

[2]陈斌专,王妍春.横纹肌溶解综合症的研究进展[J].分子影像学杂志,2017,40(04):474-477.

[3]王劭亮,陈蓉,王明欢.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37例诊治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20,14(01):35-38.

[4]刘树坤,于晓华.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流行病学特点[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1,30(08):764-767.DOI:10.16038/j.1000-6710.2011.08.006.

[5]韩敏娜,韩小勇,曹秋红,白立娜,白亚哲,王智.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9):35-36.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8.99.018.

[6]Exertional Rhabdomyolysis; Pushing Muscle to the Limit[EB/OL]. (2021-06-24)[2022-09-08]. https://blogs.bmj.com/bjsm/2021/06/24/exertional-rhabdomyolysis-pushing-muscle-to-the-limit/

本文地址://www.styjt.com/jiankang/2022-09-10/604013.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半岛平台官网入口网站下载
7*24小时半岛电子下载入口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