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肿瘤患者被“饿倒”,到底该怎么补?

  • 2022-09-14 12:00:06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疾病本身的影响,以及住院时摄入不足等原因,让住院患者成为营养不良的高发人群。有调查发现,我国住院患者营养风险总体发生率为42.3%。2018年—2020年,我国平均每年入院人数为2.5亿人次,这也就意味着约有1亿人次住院患者存在营养风险。不同于我们常说的“食补”,医学营养更是防治疾病相关营养不良的有效途径。

作者丨齐敏倩

编辑丨刘肖迎

生病后,到底该吃什么,什么不能吃?

在专家看来,海鲜、鸡肉、牛羊肉都是优质蛋白,是患者应该摄入的营养。但这些食物在患者心里却常常成为禁忌,很多病人以及家属认为它们是“发物”,其中海鲜被嫌弃的尤其多。

“发物”自有道理,但它在民间演化出了五花八门,甚至自相矛盾的无数版本,让人无所适从。

击倒患者身体营养防线的,除了不敢吃,还有因身体原因造成的不能吃。

有研究显示,20%的肿瘤患者其实是“饿倒”的,直接死于营养不良。在专家看来,“这有点类似于木桶原理,营养治疗也是临床上的必要手段,在治疗过程中,营养治疗不能成为木桶的短板,否则其他的治疗手段很难达到好的效果。”

如今,科学补充营养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话题。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崛起,以及科学营养观念的树立,医学营养行业也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01、五分之一的肿瘤患者是“饿倒”的

很多人或许没法理解,虽然现在绝大多数人已经不再为吃喝发愁,但我国仍有很多人存在营养不良。

2015年发表在《亚太公共卫生》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提到,我国0—14岁人群的营养不良率为9.86%;15—59岁为10.88%;60岁以上为15.91%。[1]相当于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人营养不良。

长期从事医学营养研究工作的李良表示,老年人、住院的病人、慢性病患者更容易患上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之一[2],无论是因为年龄原因导致牙齿脱落影响进食,疾病原因缺乏吞咽、自食能力,还是心理因素导致的厌食,都可能让老人患上营养不良。

疾病使人易发生感染,或者住院时摄入不足也让住院患者成为营养不良的高发人群。 [3] 有调查发现,我国住院患者营养风险总体发生率为42.3%。[4]所谓营养风险,是指因营养有关因素对患者临床结局发生不利影响的风险。[5]

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2020年,我国平均每年入院人数为2.5亿人次,这也就意味着约有1亿人次住院患者存在营养风险。

存在营养风险对住院病人来说有何影响呢?一个常被提起的例子是肿瘤病人,有研究显示,20%的肿瘤患者直接死于营养不良。不少专家都表示,很多肿瘤患者其实是“饿死”的。

李良这样描述营养治疗对患者的作用:“有点类似于木桶原理,营养治疗也是临床上的必要手段,在治疗过程中,营养治疗不能成为木桶的短板,否则其他的治疗手段很难达到好的效果。”

尽管营养很重要,但目前我国无论是个人、家庭还是专业医疗机构对营养的重视程度都还不够,很多人也不知道如何科学补充营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曾在恶性肿瘤患者家属中间做过一项调查,他们中间有10%的人接受过正规医疗机构的肿瘤营养教育,但其中8成会觉得与固有想法存在矛盾,未必能信。[6]

结果就是,当患者及其家属在考虑补充营养的时候,只能靠自己的固有认知来判断。因此,往往补不到点子上。

比如,一位肿瘤患者家属在小红书分享抗癌经验:“冬虫夏草、灵芝孢子粉、花胶和鹿茸,刚开始化疗的时候买了很多补品,但后来医生会诊的时候提醒我,补品吃不好可能会起反效果。”

而那些真正能提供营养的食物在不少患者心里反而成为禁忌。例如,很多术后患者以及家属听信民间传说,认为不应该吃包括海鲜、鸡肉、牛肉等“发物”。但在李良看来,这些都是优质蛋白,是患者应该摄入的营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研究也发现,近一半的恶性肿瘤患者及其家属会选择补品,使用偏方和保健品的人各占三分之一,只有约15%的人会使用专业的医学营养品。

02、医学营养是防治营养不良的有效手段

健康的人来说,日常生活中所必须的营养大多从饮食中获得,但对于老人、病人来说,专业的医学营养品就成了更有效的选择。

医学营养,是防治疾病相关营养不良的一种有效手段。它整合了医学及临床营养学,能够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对急性期和康复期患者来说,可以有效帮助其改善身体状况,加快恢复。

医学营养不同于保健品等,它需要经过科学专业的配方营养指导、还要用严格的质检和大量的临床验证。[7]因此,也更加科学有效。

据李良了解,目前中国的医学营养领域已经发表了大量临床研究文章,为医学营养产品临床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提供了证据。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团队曾针对第4期食管癌、胃癌患者做过一项研究,发现加上营养支持治疗可以让患者平均延长生存时间3个月左右,死亡风险降低32%。

我国使用医学营养品的时间相对较晚,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外的医学营养品才开始进入我国市场。纽迪希亚就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医学营养企业之一,如今在我国肠内营养市场的占有率达55%。

跟国外相比,我国的医学营养行业在治疗方式、应用领域等方面也颇具特色。

从治疗方式看,获取医学营养的营养治疗方式分为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两种,肠外营养是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将营养物质注入体内。

肠内营养,顾名思义就是对有营养治疗需求并且有胃肠道功能的患者,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对吞咽进食正常患者最方便的方式是通过口服营养补充;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可以通过鼻饲管喂养等方式直接将营养品输入到人体肠道内。

相对于肠外营养,肠内营养可以提供的营养更全面,同时减少感染等并发症,而且可以长时间、连续的方便使用,甚至居家使用,治疗费用也更实惠。

一般而言,肠外营养补充的营养素相对单一,而肠内营养配方能涵盖多种营养成分,实现均衡、全面的补充营养。

“使用肠内营养相比较静脉营养,减少感染风险,患者恢复时间会更短,从而也能节省住院开支。”李良说道。

最早引入我国的适合成年人使用医学营养品的是以肠内营养制剂的形式出现,按照化学药品进行监管,必须经过严谨的临床研究、药品注册批准后才能上市。

虽然肠内营养制剂进入时间更早且优势明显,但目前我国还是肠外营养治疗为主。

供职于某大型医学营养企业市场部的赵梦介绍,目前国外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80%和20%;而我国则为25%和75%。“可见我国的肠内营养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使用场景看,据赵梦了解,目前医院仍是我国医学营养应用比例最多的地方;护理院、康复院以及养老院等专业机构是第二大市场;居家人群的占比排名第三。

医院内,ICU基本离不开肠内营养产品,同时也是肠内营养应用最多、最规范的科室。老年科、肿瘤科等虽然也有营养治疗的需求,但是医学营养使用比例还相对较小。

03、我国医学营养的星辰大海

一个好消息是,专业医疗机构和国家有关部门都越发重视营养和营养治疗,这将会给整个行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医院内部,在李良看来,老年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肿瘤科、放疗科、消化科和ICU等科室对肠内营养的需求很大,而且这些科室也越发重视肠内营养应用。

以肿瘤科为例,越来越多的肿瘤科专家开始注重医学营养,将营养治疗视为肿瘤患者的一线治疗。所谓一线治疗,是指癌症患者首次采取的干预性治疗措施。

营养治疗之所以能成为一线治疗,是因为医学营养无论在疾病治疗本身,还是在经济方面都能产生较大的价值。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的主任医师石汉平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营养治疗一是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二是可以改善临床结局。据他预测,加强营养治疗可以为我国每年节省约1.16万亿元。

从国家政策大方向角度看,我国也越来越重视营养问题,并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6年、2017年相继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及《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提出到2030年进一步提高住院病人营养筛查率和营养不良住院病人的营养治疗比例。

2021年,国家卫健委项目《中国老年人肌少症诊疗专家共识(2021)》明确将肠内营养制剂推荐作为老年肌少症的临床治疗方案。

虽然市场前景广阔,但医学营养的特殊性,也要求参与其中的企业一定要做到足够专业。

以纽迪希亚为例,据市界了解,仅仅从时间上来看,公司一款医学营养品从研发到获批上市,就至少需要5年时间。

公司研发团队会在前期把特定疾病相关的诊疗指南共识、临床研究等做大量梳理,在此基础上还会和患者、专家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做针对性研发。

生产环节,每种医学营养产品都会有三四十种元素,每种元素都要符合国家规定。因此,对生产企业来说,光是供应商管理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在纽迪希亚的无锡生产基地,每批产品的生产都必须根据批准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进行,只有过程合规且产品检测符合严格标准的成品才被允许释放到市场。

无论是生产研发还是市场销售,最后都要依靠员工执行,所以其在员工的专业知识的提升方面也很严格。据了解,纽迪希亚所有的业务代表都经过内部严格的医学营养考试。

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除了做好专业的产品,医学营养产品生产企业也要做好市场教育,让专业知识被更多人接受,也让更多人受益。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市界,很多肠内营养需要专业的医疗器械,这就要求医护人员的操作足够专业。为此,医学营养生产企业经常组织医护人员学习相关器械操作。

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来看,医学营养生产企业也需要借助大众媒体等渠道,做大众医学营养相关的科普教育工作。

例如,老年人常见的“肌少症”,这是一种因骨骼肌肉流失、强度和功能下降引起的综合征,会导致老年人站立困难、行走缓慢、容易摔倒等。

数据显示,社区老年人肌少症的患病率为8.9%~38.8%,80岁及以上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可高达67.1%。

针对老年肌少症,纽迪希亚通过大众媒体,做了不少科普工作,还会请医护人员传播相关医学营养知识。一位供职于金融机构的中年人曾看过这些电视节目,在他看来电视里提出的“老年人存肌肉”等概念通俗易懂,让他和家里的老人都开始重视起了这个问题。

虽说前期的开拓工作艰难且耗费大量精力,但这对于医学营养企业、患者、医护人员来说都是值得的。

一个可预见的趋势是,信息的可获得性越来越强,个人对于自己以及家人健康数据也会掌握得越来越多,对自身疾病相关的知识也会越积累越多。

今后,当我们在面对营养困境的时候,医学营养品或许将成为更广泛的选择。

(注:文中提到的采访对象均为化名)

参考资料:

《营养治疗是疾病的一线治疗》,石汉平,民福健康大讲堂

[1]《Economic Burden of Disease-Associated Malnutrition in China》,《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15, Vol. 27(4) 407–417

[2] 蒲虹杉.老年相关疾病与营养不良[J].肠外与肠内营养

[3]住院病人营养不良患病率调查与分析

[4]《我国住院患者营养风险总体发生率为42.3%,术前为什么要营养支持?》,文汇报,范青(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5] 许静涌,杨剑,康维明,路潜,蒋朱明.营养风险及营养风险筛查工具营养风险筛查2002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版)[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6] 姚庆,高海蓉,徐蓓,杨平,姜立经.恶性肿瘤患者及家属营养健康教育现状和需求调查[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7] 《到底什么样的营养才可以被称之为医学营养?》,半岛壹点报

本文地址://www.styjt.com/jiankang/2022-09-14/604387.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半岛平台官网入口网站下载
7*24小时半岛电子下载入口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