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神探”贾立群:不放过探头下任何细节,做临床的“眼睛”

  • 2022-09-22 12:00:06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作为儿科超声的拓荒者,贾立群用30余年的时间,从“半路出家”的探路者,成为全国知名的儿科“B超神探”。谨慎细致如他,不放过B超探头下的任何细节及每一个可能的致病因素,让疑难杂症难逃他的“火眼金睛”;温和体贴如他,不懂拒绝,总是放弃个人休息时间,尽力满足那些从外地慕名而来的患者和家属,只因心中坚守的那份高尚医德。

“作为医生,不能只是单纯追求高超的医技,医德更为重要。高尚的医德加上精湛的医技,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这才是我所理解的匠心。”从医40余载,已经69岁的贾立群从未想过放下手中的B超探头,因为那些来自家长们的期许目光,让他无法停下。

毫无保留传授经验,贾立群带领年轻医生探索超声领域。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半路出家”,从放射科到超声科的拓荒者

1977年12月,从北京第二医学院儿科系毕业的贾立群进入了北京儿童医院。在十来个毕业生中,当时的放射科副主任徐赛英一眼挑中了贾立群,将他要到了放射科,正是这位放射界儿科知名专家的慧眼识珠,成就了他。

贾立群细致、沉稳的性格,很快在工作中体现出来。在放射科工作,需要穿沉重的铅衣,戴上厚厚的铅手套,以防止射线的伤害。但面对躺在设备上那些幼小而柔弱的婴幼儿在胃肠道造影需要压迫时,贾立群时常摘掉粗糙冰冷的手套,将手掌暴露在射线之下,为了让患儿更舒服,也为了检查更细致,用手边触摸边检查,更有利于发现隐藏的问题。

“我总想着越完美越好,对孩子有帮助,也能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依据。为了能查到病因,我没考虑太多。”贾立群总说,自己是一个胆小谨慎的人,总会担心做得不够好,怕漏诊或误诊。如果漏掉一个病变,对自己而言可能只是1%甚至万分之一的失误,但对于患儿及家庭而言,就是100%的不幸。

也正是因为这份追求完美的细致,成就了贾立群。

1988年,北京儿童医院引进了全院首台B超机。贾立群靠着在放射科工作十年所积攒的口碑,被推荐去做医院B超室的负责人。当时一些综合医院已经在开展超声检查,但检查的几乎都是成人患者,而成人的疾病与儿童有很大区别。在进修学习时,贾立群很少能为患儿做检查,回到北京儿童医院后,他只能靠实践和成人模式来总结儿科超声的经验。

通过实践,贾立群发现,儿童的腹壁薄,腹部前后径很小,成像清晰但穿透力较差的高频探头,更适合用于检查儿童,可以发现细小的病变。而穿透力更强的低频探头则适合体量更大的成人。再结合放射科诊断的一些经验技巧及儿童疾病特征,在贾立群的B超探头之下,发现的疑难杂症病例越来越多,检查结果更为精准。

2008年2月,贾立群在检查中发现,结石宝宝变多了。短时间内连续检查出几十例肾结石婴幼儿后,他和临床医生敏锐地发现,这些孩子均有某品牌奶粉喂养史,便上报了上级部门。同年9月,奶粉事件曝光。那段时间,贾立群奔忙于全国各地。“与地方医院的医生交流时,听到给儿童看结石要用高频探头,很多医生觉得不可思议,认为不可能。但实际操作之后就知道,高频探头可以发现很小的结石。”贾立群说道。

尽管只是辅助科室,但在贾立群的努力下,让超声科成为了一线临床科室的“眼睛”,帮助外科、内科等临床医生发现疑难杂症的病因。

心系患儿精练医技,“贾立群B超”成名

今日成就,依靠的是每一次坚持与努力。其实,刚接触B超的那两年,贾立群心里也经常对自己的检查结果没底,甚至会在检查后跟进手术室,只为验证检查结果是否准确。

那是一例外伤患儿的抢救,当时他用B超发现,患儿肝脏破裂,在报告上写下了肝脏裂口的长宽、腹腔内的出血量等详细信息后,他也跟着进了手术室。直到主刀医生在手术台上打开了孩子的腹腔,确认肝脏破裂口的大小、腹腔内出血量与检查结果一致,他才放下心来。“不去验证,我回家也睡不着,心里总犯嘀咕。这些经验都是从实践中总结摸索出来的。”贾立群说。

儿童超声检查和成人最大的区别是,孩子不会表达,还会哭闹,而哭闹会造成肠气增多,干扰超声检查。有的医生可能因为这种干扰而放弃,但贾立群牢牢记住了老师的教导:“看什么病,一定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而是尽量去追寻这个病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犹记一名来自牡丹江的患儿,在哈尔滨诊断为不明原因肾衰竭,当地医生已无能为力。患儿一家便飞抵北京,不想放弃任何救活孩子的希望。在高频探头之下,贾立群从右肾脏开始检查,发现了肾积水,但没有找到原因,探头继续一点一点往下,再往下,在其他医生可能想不到要检查的位置——右侧输尿管的末段,大量沙子般细小结石塞满了该段输尿管腔。正是因为结石造成输尿管完全梗阻,对侧肾脏又是先天性缺如,导致孩子尿不出来,造成了肾衰竭。当听到贾立群那句“原因找到了,不是什么治不了的病”时,患儿家长直接跪下,给贾立群磕起了头。“孩子有救了!”在牡丹江,焦急守候在电话那端的老人们,等到了这个喜讯。

拿到贾立群超声结果后,外科医生为孩子进行了膀胱尿道镜取石。输尿管一通,尿很快就出来了。一个被“判死刑”的孩子,在贾立群的超声检查之下获得了重生。

更细致精准的检查,更详细的报告单,让他获得了临床医生的信赖,“贾立群B超”成为了助力临床科室医生诊断的“有力武器”。在为患者开的检查单上,医生们习惯写上“贾立群B超”几个字。就这样,“贾立群B超”出名了。还曾有位住院医,在参加考试中,在“阑尾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一题下写下了自己的答案:“贾立群B超”。判卷子的外科主任看到后也是哭笑不得,当即就给贾立群发了个短信,“你的B超都上了考试卷了。”

不懂拒绝,总为他人着想的老好人

盛名在外,也为贾立群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当有限的人手,面对众多慕名而来的患儿时,贾立群的时间完全不够用。不懂拒绝的他,经常牺牲休息时间为患儿加号,不想辜负那远赴而来的期望。不吃午饭、加班加点早已成为一种习惯。为了方便随叫随到,贾立群将家安在了与医院仅一墙之隔的职工宿舍。

最初的超声科,仅有两三名超声医生,无法安排夜班,为此,白天上班的贾立群,在夜间也是随叫随到。曾有一天晚上,先后19个呼叫,其中两次是在他刚离开医院还没到家时又被叫了回去。那一宿几乎没睡,爱人心疼他一晚上净做“仰卧起坐”了。

医院与宿舍楼相隔的那面墙上,有一道消防安全门,除了保卫处有钥匙外,贾立群也有一把,只为了方便他快速赶到医院为患儿做检查。当被问及白天黑夜连轴转累不累时,贾立群说,从未觉得烦,也没觉得过心累,“我喜欢这份工作。”

“这么多年,他为人处世的很多细节,大家都感同身受。人特别好,从来不知道拒绝,谁找他帮忙会诊都会去。”贾立群的第一个徒弟、现任北京儿童医院超声科主任王晓曼聊起老师满是崇拜。

毫无保留言传身教,打造儿科超声团队

当站在儿科超声领域的高峰之时,贾立群最大的心愿,便是毫无保留地将“贾立群B超”普及到全国各地。

“2000年我到超声科时,就只有贾主任和两位非医学影像专业出身的老大夫,可以说,基本全靠他一个人撑起了这个科室,真的是‘白手起家’。”同样从放射科转来的王晓曼跟着贾立群一起见证了科室的成长。虽然在她调到超声科之时,“贾立群B超”已经成名,但从超声队伍建设而言,仅仅是刚刚起步。

通过以师带徒的方式,贾立群带着王晓曼一步步成长,他将临床工作诀窍、技巧和经验,毫无保留地教授给了王晓曼,让她少走了很多弯路,快速成为北京儿童医院超声科的又一顶梁柱。

“他这种级别难以被超越,也不怕被超越。如果不是他毫无保留地传授所有,我不会成长这么快。”如今的王晓曼,已经是北京儿童医院超声科主任,被很多的临床医生、家长认可,也获得了很多赞誉,在她的心里,这些都离不开老师的倾囊相授。

“跟贾主任一起共事,很舒服。他很幽默,讲课非常有意思,深入浅出,不仅让你学到很多东西,而且记忆犹新。”王晓曼说,除了大家都能感受到的温和低调、谨慎认真之外,她对贾主任最大的感受便是有担当。对于学生写的检查报告,贾立群都会复核,在没有问题的情况下,会让学生只署自己的名字,说“卫星你们自己放去吧”;但如果遇到了比较棘手或疑难的问题,他会把自己的名字也写上。在王晓曼看来,这就是责任和担当。

通过贾立群的努力,儿科超声已经在超声领域有了一席之地。北京儿童医院的超声团队已经从最初的几人发展到如今的39人,队伍不断壮大。贾立群的学生们,也经常跟着他飞往全国各地,做培训、会诊、带教,普及儿科超声技术。

在西藏、新疆、贵州等多地,贾立群及其团队创造了多个当地儿科超声领域的第一。不过,贾立群也知道,还有很多偏远地区的儿科超声发展较为落后,还需要他们继续努力。

忙忙碌碌一生,转眼已年近七十,早已过了退休年龄,但贾立群说,他从未想过退休,因为还有太多患儿家属的期许和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问及生活上的爱好,他笑着说:“开个车出去兜兜风,我就觉得挺知足了。”

人物简介

贾立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超声科名誉主任,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常务委员,党的十九大代表。1953年11月出生,1988年12月入党。曾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个人、首都十大健康卫士、第四届首都道德模范、第四届全国敬业奉献模范、时代楷模、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白求恩奖章、中国医师奖、最美奋斗者等荣誉称号。

匠心解读

如何理解匠心精神?匠心精神如何坚守,如何传承?

贾立群:匠心不单纯是“匠”,对于医生而言,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钻研,还包含了如何去关爱病人,对病人有耐心,要有一颗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心。这才是我理解的匠心。坚守就是要有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与专注。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儿科超声医生,我的坚守就是数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就是全心全意地对待每一个患儿。同时我不但要毫无保留地将我的经验、专业技术传授给年轻一代,更重要是时时刻刻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恪守医德、精益求精的精神传承下去,使他们能够自觉维护医学的尊严和神圣,竭尽全力解除患者的病痛。

匠人心声

在你的生活和工作中,哪些东西是你一直坚守的?

贾立群: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医德之心,就是我一直在坚守的。生活中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助人为乐是我一直的坚守。

什么时候是你认为最艰难的时候?能够坚持下去的原因是什么?

贾立群:最艰难的时候是在2012年。科室只有几个医生,慕名而来的患者又多,一天检查四五百个病人,超声预约时间最长接近三个月。2012年,倪鑫院长上任,约我谈话的第一件事,就是解决超声预约时间长的问题。院长办公会讨论后提出,必须压缩到3天内。当时我眼泪哗地就流下来了,心理压力特别大。最后是全科提早上班,延迟下班,用半个月时间将积压的预约患者全部消化完,之后严格控制只预约到3天。食堂也知道我们科忙,每次都把饭送到科里。

你希望未来还取得怎样的成就,对于未来有怎样的期待?

贾立群:我之所以69岁了还在继续工作,是不想慕名而来的家长们因为我退休找不到人而失望。我还真没想过,忙了这么久该歇一歇了。既然家长有这个需求,我会尽量做到,为他们解决问题,放不下他们对我的信任和认可。

你感觉你获得的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贾立群:当我为一个个疑难病例查清病因时,就是我最大的快乐。他们去过很多医院做检查,我能成为他们检查的最后一站,会特别有成就感。

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校对 贾宁

本文地址://www.styjt.com/jiankang/2022-09-22/605562.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半岛平台官网入口网站下载
7*24小时半岛电子下载入口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