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文脉】名医良药流芳杏林 五邑堪称中医福地

  • 2022-09-22 22:00:05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卓栋 通讯员 谭耀广

“两副调理方,根据自身体质用水煎服,每日一剂……”日前,江门市新冠肺炎中医药专家组根据实际情况,开出了两副时令预防调理方,供市民参考使用。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副院长、省名中医余尚贞坐诊 冯晓琳 摄

江门医疗机构制作的中药膏方 鹤山市卫健局供图

记者了解到,江门拥有悠久的中医药发展历史。这里既是陈伯坛、邓铁涛等中医大师的故乡,也是王老吉凉茶、源吉林甘和茶等中药茶饮的发源地。在近年江门的疫情防控中,当地中医药工作者“披挂上阵”,为患者解困、为市民排忧,让中医药这一传统文化瑰宝再显“奇效”。

名医用猛药 著作成经典

元末明初,江门市区形成圩集,当地民众防病治病全靠中医中药,这也促进了江门中医药的大发展。特别是清代起来,江门涌现出了众多岭南乃至全国的著名中医药专家,比如清末民初伤寒四大家之一的岭南名中医陈伯坛、现代国医大师邓铁涛等。他们都是对中国中医药文化有着巨大贡献的江门杰出中医人士。

江海区陈伯坛实验学校内的陈伯坛塑像 江海区陈伯坛实验学校供图

两年前,江门市江海区陈伯坛实验学校收到一份珍贵礼物——线装本《麻痘蠡言》。该书是由近代广东四大名医之一陈伯坛所著。而江海区陈伯坛实验学校所在的外海,也正是陈伯坛的故乡。江海区外海街道前文化站站长陈长胜说,作为岭南伤寒学派的开山鼻祖,陈伯坛一生故事堪称传奇,有许多故事至今仍在故乡流传。

陈长胜说,陈伯坛聪颖过人,曾中举人。但在读书时偶然看到《伤寒论》后,便被高深、精辟的中医理论所吸引。此后他废寝忘餐地钻研医学。经月积年,陈伯坛对中医典著融会贯通,自成一家。

据说,陈伯坛又被乡亲称为“陈大剂”。这个名号源于其用药大胆的特点。陈长胜说,对于确诊的病症,陈伯坛主张用猛药;且对于病情很重、很特殊的病人,其用药剂量往往超过医书的很多倍。他为两广总督谭仲麟治病的故事,最能体现这一特点。

据说,当年两广总督谭仲麟患外感,一月不愈。南海知事裴景福于是引荐陈伯坛。裴景福曾叮嘱陈伯坛:“仲麟曾经服过三分桂枝便流鼻血了,你切不可用桂枝。”

但陈伯坛诊病时,正值初夏,却见谭仲麟穿着棉衣,汗涔涔却不自知,切脉浮弱。据此,他以桂枝汤原方,主药桂枝更是重用一两二钱。裴景福当场向陈伯坛提出劝阻,而陈伯坛则根据医书和谭仲麟的体育bd写下千言脉论。谭仲麟读后甚为信服:“此公下笔千言,定有真知卓见。”于是煎服此剂。次日,谭仲麟果然药到病除。

在行医之外,陈伯坛也热心讲课、著述。他将一生的教学讲义收集整理,出版著作共80余万字。不少著作对中医典著详加阐释,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中医的现代化、通俗化、地域化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新中国成立后,陈伯坛的著作得到高度重视和评价。如今,陈伯坛的《读过伤寒论》更被列为医学四大经典之一。

中医大旗 传“岐黄”血脉

去年,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广东省中医院在广州市二沙岛医院举行缅怀活动,纪念逝世的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在二沙岛医院铁涛精神纪念碑前敬献花篮。这位备受崇敬的首届国医大师,正是祖籍江门开平。

广东省中医药界代表向铁涛精神纪念碑鞠躬 广东省中医院

1916年10月,邓铁涛出生于开平一个中医家庭。早年目睹父亲用医术解救大众疾苦后,邓铁涛便立下了行医的志向。1932年9月,邓铁涛考入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系统学习中医理论,并跟随名医实习,为一生的中医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从医80余年,邓铁涛总是“攻最难的关,啃最硬的骨头”。2003年,“非典”突发,年近九旬的邓铁涛主动“参战”。他上书请求中医介入“非典”治疗,撰写中医防治“非典”文章,采取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对73位“非典”患者进行诊治。在他的努力下,中医抗击“非典”经验被推广到全国,也赢得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

而每每在中医发展的关键时刻,邓铁涛也总是挺身而出,扛起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大任。20世纪80年代初,邓铁涛写信给党中央,历陈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希望中央重视,不久,国务院将建议纳入议事日程。198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他倡导名师带徒,培养“铁杆中医”,在他的影响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动建立全国名老中医带徒传授制度;2000年,在全国中医传承面临“青黄不接”的困局时,邓铁涛号召全国名老中医打破门户之见,集中到广东省中医院带徒,全力打造一个“铁杆中医的黄埔军校”,在全国中医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百忙之中,邓铁涛也不忘关注家乡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多次向开平市中医院捐赠其学术著,共60多册,并派弟子回乡讲课传经送宝。

辟疫草药方 成著名凉茶

江门五邑除了名医辈出,还诞生不少“凉茶”。“凉茶”是具有南粤特色的中药茶饮。单单在江门鹤山,就诞生了王老吉凉茶、源吉林甘和茶等著名茶饮。

当地还原的早期王老吉凉茶铺 鹤山市卫健局供图

鹤山当地文史工作者介绍,王老吉创始人王泽邦是当地古劳镇上升村人,而源吉林甘和茶创始人源吉荪则是邻近的龙口镇宵南村人。两款“凉茶”不仅创始人故乡挨得近,连起源故事也都与疫病相关。

传说,当年王泽邦本以务农为生。恰逢故乡瘟疫流行,他偕同妻儿上山避疫,途中巧遇一好心人传授药方,王泽邦依照药方煮茶,帮助百姓治病,很多人饮用后立见其效。王泽邦与其子于是根据药方不断探索,以岗梅根、金樱根等10余种山草药配制成独家凉茶,以自己乳名“阿吉”命名为“王老吉”,以大碗茶形式摆档。因卓有功效,王老吉凉茶极受欢迎,生意兴隆,且驰名远近。

鹤山龙口源吉林甘和茶展馆 受访者供图

至于源吉林甘和茶的起源,当地人则说,源吉荪采家乡草药,与父兄研制出甘和茶等中成药,于1892年用泽流堂源吉林甘和茶的牌子售卖。恰逢从化一带发生“流感”,蔓延至粤北、湘桂一带,源吉荪的儿子源文湛与其兄携带甘和茶到疫区赠医送药,患者服后很快痊愈。此后,源吉林甘和茶在粤、桂、湘等地声名鹊起,销路大增。

抗“疫”勇担责 成中医宝地

如今,江门的中医药事业可谓传承有道。记者了解到,目前江门市拥有超过70名省、市级名中医,10多个各级名中医传承工作室,以及全省唯一的中医药类高职院校: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数十年来,当地诞生、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

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内的中草药展览馆 陈卓栋 摄

江门市卫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江门市中医医疗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其中,江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设置中医馆,超过40家由社会创办的中医备案诊所遍布五邑各地。

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中医药文化科普志愿者进社区为老人推拿 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供图)

名医、良药、好医馆,江门市民在浓厚中医药氛围的熏陶下,形成了信中医、看中医、了解中医的文化氛围。70岁的恩平东成镇居民李伯此前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病情发作时疼痛难耐。自从在当地卫生院中医馆进行敷药、熏洗等治疗,体育bd得到改善。由此李伯成了中医馆的忠实“粉丝”,每个月都会到这里“报到”。

医护人员利用艾灸等方式为病人治疗 受访者供图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江门中医药非遗传承人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为疫情防控作出突出贡献。江门市名中医工作室负责人成永明介绍:“我们按照国医大师梅国强教授亲自传授的防疫经验方,把苍术、藿香等装入布袋中,制作成便于随身佩带的香囊,赠送给广大基层防疫人员和一线工作者,受到广泛好评。”

在日前举行的“江门市华侨华人首届中医药论坛”上,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庆锋称赞,江门是中医药发展的一块宝地,涌现了一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以及多个在广东中医药界独树一帜的中医流派,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江门市收治的新冠肺炎病人实现了100%中医药介入,并积极对密接、次密接重点人群进行中医药干预。而全国名中医张忠德也在论坛上表示,江门中医药基础非常雄厚,其中就包括理论基础、临床基础和人才基础,在江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黄铁安

本文地址://www.styjt.com/jiankang/2022-09-22/605641.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半岛平台官网入口网站下载
7*24小时半岛电子下载入口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