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12000度?专家提醒高度近视人群需注意这些
- 2022-10-08 20:00:08 腾讯健康
- 健康
极目新闻记者 曹洋
通讯员 吴萍 吴旭晴
近日,一则“近视12000度是种什么体验”的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据了解,一位眼镜店博主分享了自己碰到的超高度近视患者,同时还晒出了患者所佩戴的眼镜。从分享的图片显示,这位27岁的近视患者竟然有12000度。曾经佩戴过的三副眼镜分别为7300度、10000度及12000度。网友表示:“这是我目前见到的最高度数。”
微博截图
那么,近视12000度真的存在吗?对此,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武汉普瑞眼科医院沈政伟教授,他表示,12000度的近视确实很高,理论上是存在的,但是非常罕见,目前在临床上还未见过。“因为高度近视除了眼轴的因素外,还有晶状体的密度增加。也就是说,高度近视眼的人容易在比较早的时候,出现晶状体混浊,晶状体核密度增加,甚至是变黑,这叫核性白内障,此时短期内我们的近视就会出现显著增加,甚至是几千度。假如他原来是三千多度的近视,再加上这样的情况,可能就会发展成1万多度的结果。到了这个地步,配镜其实已经满足不了需求。这不仅是近视的问题,而且还有其它因素存在,整体而言是属于近视范围,或者是近视并发症范畴。”
武汉普瑞眼科医院沈政伟教授
“高度近视患者通常伴有眼轴的延长,正常眼睛的眼轴是24毫米,近视度数每增加300度,眼轴增长1毫米,按照12000度计算,眼轴大约会长60多毫米,直径6厘米以上的眼球就容纳不下去,一定存在白内障并发症。”沈政伟说,最常见的有近视性黄斑变性、近视性周边视网膜变性、周边视网膜裂孔导致视网膜脱落,青光眼并发症等的眼病,这类患者除了验光,还需要做专业眼底检查,及早发现这类眼病隐患。
“12000度,从理论上来说是存在的,正常成年人眼球的前后径,即眼轴大约为24毫米,人眼轴每增加1毫米,近视度数增加300度,眼球壁也变薄。可以想象12000度眼轴该有多长,眼球壁该有多薄,随时可能发生视网膜病变。”而且,对于超高近视度数的患者,即使通过佩戴框架眼镜、隐形眼镜,或者晶体植入矫正的,也很难达到正常的视力。武汉市东湖医院眼科主治医师袁利霞表示,近视超过1000度属于超高度近视,临床上没有碰到过超过5000度的近视,一般近视2000-3000度已经算是相当少见的超高度近视。
医生给患者检查(通讯员供图)
袁利霞补充称,高度近视和超高度近视,和遗传、用眼不当有关。遗传因素是高度近视发生的重要因素,对于有遗传概率的高度近视患者,如果同时因为工作、学习等过程中出现用眼不当,会加速近视的发生。
如何保护我们的眼睛?沈政伟建议,首先年轻人不宜用眼过度,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其次,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专业眼部检查;第三,对于高度近视患者,尽量避免剧烈运动。
袁利霞指出,“目前,屈光性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是超高度近视眼患者的唯一选择。但是手术治标不治本,只能改变视力,并不能避免眼底病变的发生,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那么,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避免近视的形成,减少高度近视的发生。首先,从小做起,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和卫生,科学用眼;其次,增加户外阳光运动,保证营养和充足的睡眠;最后,定期检查视力,一旦出现视力下降,及时就医,正规验配合适的眼镜,避免近视进一步加深。”
(来源:极目新闻)
本文地址://www.styjt.com/jiankang/2022-10-08/607566.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新华全媒+|“黑土粮仓”迎秋收 大豆扩种见成效2022-10-08 20:00:11
-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儿科临床试验项目荣获优秀奖2022-10-08 20:00:11
- 一件顶三件!德绒发热半高领打底衫,轻薄、温暖、不臃肿!2022-10-08 20:00:10
- 喝咖啡,会不会影响补剂的吸收?喝完咖啡多久补充维生素,矿物质?2022-10-08 20:00:10
- 美年健康肺结节全程化闭环管理创新产品“肺结宁”发布2022-10-08 20:00:10
- 科兴集团国企还是私企?董事长是陶晓明吗
2022-04-26
- 国际学术期刊发文证实: 预防服用连花清瘟可降低新冠阳性率和发热率
2022-03-08
- 12345连续三次不处理怎么办,1天打3次12345有什么后果?
2022-05-20 09:55:29
- 什么是阴痛?
2021-10-26 10:33:42
- 小剂量,大能量!久哥他达非拉片5mg-OAD规律/灵活抗ED!
2022-07-20 16:41:21
- 《热点聚焦》医疗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有了新要求
2021-09-15 20:00:10
- 美立方国内外专家齐聚 颌面专家团再升级
2021-08-23 11:4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