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年纪大就熬不了夜?原来与褪黑素有关!

  • 2022-10-11 08:00:11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随着年龄的增大,许多人发现自己已经无法熬夜,为何会出现这一种现象?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采访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睡眠与节律医学中心主任张继辉表示,年轻人习惯晚睡晚起,老年人则往往早睡早起,背后是有科学依据的。15—24岁的人睡眠时间一般会比其他年龄段的人晚1.5—2个小时,这是因为体内褪黑素的启动时间会比正常人延后约2小时,所以他们更能熬夜。随着年龄增长,体内褪黑素就会提前开始作用,人自然就更早感受到困意。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

没有年轻化趋势

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调查结果显示,100个65岁老人中,就有5个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着人均寿命延长,患病率可能会进一步提升。

“阿尔茨海默病并没有年轻化趋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党委书记宁玉萍介绍,确实有部分年轻人会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发现于60岁以前的阿尔茨海默病通常被称为早老性痴呆,临床上较为少见,多数为家族性遗传疾病。“当出现记忆力下降,比如刚说的话转眼就忘,或者反复问同一个问题,情绪变得淡漠,不怎么爱讲话等情况,就要到医疗机构进行筛查。”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党委书记宁玉萍。

老年痴呆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宁玉萍说,老年痴呆患者不仅仅影响患者心理状态,还会对整个家庭造成较大的影响。看护患者会让照料者出现失眠、抑郁和焦虑等问题,因此宁玉萍呼吁,社会要更多关注阿尔茨海默病照料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八成抑郁症患者

伴有失眠体育bd

睡不好,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烦恼之一。张继辉表示,过去大家普遍认为,失眠是一个体育bd但现在认为失眠不仅仅是某个病的一个体育bd,而是一个“共病”。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超过80%的抑郁患者同时患有失眠。“如果不针对性解决抑郁症患者失眠的问题,抑郁症的治疗更麻烦,而且更容易复发。”他说。

睡眠质量差,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和老年痴呆等问题发生。张继辉介绍,研究表明,当每天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高血压、心肌梗死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将增加50%。

服用褪黑素需提前3—4小时

引发失眠的原因不只是心身疾病,有部分人可能是因为睡眠节律紊乱。

睡眠节律紊乱,简单理解是指患者的作息时间与正常的社会作息时间不符,例如一些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昼夜颠倒,在夜晚该睡觉的时候清醒难以入睡,甚至情绪高亢,白天则是昏昏欲睡。

张继辉解释,如果普通人是晚上12时入睡,体内褪黑素会提前3—4小时启动,但对于部分出现睡眠节律问题的人来说,他们褪黑素启动时间与正常人不一致。

如何调整人体的睡眠节律?张继辉介绍,一方面,患者若是需要服用褪黑素,要在睡觉前3—4个小时服用,三分之一片或者四分之一片即可;另一方面,上午起床后需接受半小时强光暴露。

失眠不要补觉

睡眠也要有“节制”

治疗失眠患者有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睡眠限制。张继辉解释,简单来说就是失眠后不要补觉。这是因为,长期失眠的人晚上睡得晚,白天醒得晚,这就会导致白天在睡觉,夜晚没有睡意,最终会加剧失眠。同时张继辉还建议上班族周末补眠时间应控制在1—2小时,“一旦超过2个小时,就会影响人的睡眠节律。”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睡眠与节律中心主任张继辉。

如何改善人体睡眠状况?张继辉建议,第一是设立规律睡眠时间表;第二是不要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例如刷手机、看电视和阅读等;第三是打造舒适卧室环境,比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可以在睡觉前两三个小时将卧室灯光调暗;第四是午睡时长不要超过20分钟,下午3时后不要午睡;第五是下午3时后尽量不要摄入咖啡和浓茶。

家长要理解孩子的难处

如今,上网课越来越普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社区精神科主任周亮表示,部分学生承受了较大的学业压力,容易出现情绪问题。他建议,家长要努力理解孩子,放低对孩子的期待,保障孩子正常作息及规律的饮食和运动。

“孩子不太愿意跟成年人交流,因为当他们和家长说心里话时,经常被否定。”周亮说,在成年人看起来可能很小的事,但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是莫大的痛苦。如果成年人习惯给予否定性的意见,就会减少孩子交流的意愿。“真正的解决办法还是需要接纳和理解孩子的难处,实现真正的交流。”

此外,周亮建议,家长作为家里的主心骨,把工作压力和家庭关系分割,不要让工作压力影响自己的情绪,最终破坏亲子关系。

链接:

广州176个街道均配置社区精神科医师

为了填补精神科医生不足的缺口,2016年国家就出台了相关政策,中国精神科医师已经从当时的2万多增长到今年的接近5万,几乎是翻了一番。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副院长何红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副院长何红波介绍,目前广州11个区均已设置区级精神卫生中心,每个区精神卫生中心至少配置了4名专职工作人员;同时全市176个街道均配置了至少有1名社区精神科医师。他们将在社区卫生中心开展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和康复治疗等工作,同时帮助社区居民识别心理疾病,在家门口为老百姓提供简单心理健康服务。

2007年,广州市建立了广州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同步成立了心理救援队,目前广州市心理救援队有超过60名队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他们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疫情防控中,救援队承担了为隔离人员提供心理筛查和心理评估等工作。

【记者】黄锦辉

【实习生】吴丽婷

【摄影】徐昊

【通讯员】宋易倩

【作者】 黄锦辉;徐昊

本文地址://www.styjt.com/jiankang/2022-10-11/608138.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半岛平台官网入口网站下载
7*24小时半岛电子下载入口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