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过敏误区多,协和医生细解说

  • 2022-11-29 15:40:45 食品互联
  • 陈更
  • 健康
  又是一年过敏防治周,我们谈谈今年的主题“关注食物过敏”。近几十年来,全球食物过敏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 健康挑战之一,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另一方面,人们很容易把食物过敏同各种类型的食物不良反应混淆,以至于常把进食后的腹胀、腹痛、反酸、心慌、头痛等各种不适 体育bd都一股脑儿算在食物过敏上,可实际上,很大一部分都不是真正的食物过敏。食物过敏中有哪些误区?请协和医生为您揭晓答案。
  作者介绍:王子熹
  北京协和 医院变态(过敏)反应科主治医师,擅长过敏性鼻炎和/或哮喘的特异性免疫治疗;食物过敏及严重过敏性反应的诊断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病因诊断及长期治疗管理。
  专家介绍:尹佳
  北京协和 医院变态(过敏)反应科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擅长各种过敏性 疾病、疑难病症的诊治。尤其擅长过敏性哮喘、过敏性休克、食物过敏、花粉症合并食物过敏、药物过敏和荨麻诊的病因学诊治。
  什么是食物过敏?
  真正的食物过敏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对食物蛋白质的一种异常反应。这些异常反应是通过体内一类特殊的抗体(免疫球蛋白E,即IgE)或免疫细胞产生 体育bd的,因此我们常常据此将食物过敏分为两大类:IgE介导型和非IgE介导型。
  不同的食物过敏类型及 体育bd
  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常常是速发型的,通常在进食后30分钟到2小时内发作 体育bd。当IgE与特定食物蛋白质结合时,组胺等化学物质就会释放到体内,引发各种 体育bd,可能出现全身瘙痒、皮肤潮红、风团、口唇或眼睑肿胀、吞咽不适、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呕吐、腹泻、头晕、黒蒙,甚至出现严重的喉头水肿、低血压休克而危及生命。人类几乎可能对任何食物过敏,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原包括:鸡蛋、牛奶、花生、坚果、鱼类、贝类、大豆和小麦,据统计,这8种食物过敏原大约占到了总体反应数的90%。
  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则常会引起胃肠道 体育bd,包括反复呕吐、慢性腹泻、便血、体重减轻或吞咽困难。这类食物过敏通常需要仔细的问诊,依赖于病史进行诊断,有时还需要变态(过敏)反应科和小儿消化科共同会诊,并进行内窥镜检查来帮助诊断。
  食物不耐受≠食物过敏
  除了食物过敏以外,医学上将那些不涉及免疫系统,且通常不是食物蛋白质引起的食物不良反应,称为“食物不耐受”。比如乳糖不耐症,这是因为机体因各种原因缺乏乳糖酶来消化牛奶中存在的乳糖,而导致的一种代谢紊乱, 体育bd主要表现为进食牛奶后的腹胀、腹部不适和腹泻。这类情况主要通过病史诊断,有时偶尔需要进行氢呼气试验确诊,并不需要进行食物过敏原的检查,这类患者也不需要完全戒断乳制品,只需要进食无乳糖制品就可以了。
  目前有些 医院会进行所谓“食物不耐受”的抽血检查,检测的是“食物特异性IgG”,这类免疫系统的抗体的具体临床意义迄今仍未完全明了。但至少通过上面讲述,我们知道这既不是IgE相关的食物过敏,更跟真正意义上的食物不耐受没有关系。所以在临床接诊患者时,是否需要选用这种检测方法,以及如何解读这种检测的结果,都要非常慎重。
  食物不良反应≠食物过敏
  其他食物可能由于含有某些化学物质而具有药理作用。比如巧克力、阿斯巴甜、味精、硝酸盐/亚硝酸盐、酒精和咖啡因中的化学物质,可能引发偏头痛、心慌、皮肤潮红或各种情绪变化等不适 体育bd。这些反应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但由于同样缺乏可用于确诊的测试,诊断主要依赖于问诊和观察。
  另外一类食物不良反应也可能是毒性作用的结果,例如来自错误处理或变质的食物。食物中毒引起的皮肤或胃肠道 体育bd可能类似于过敏反应。然而,食物中毒反应常会同时影响数人,而如果再次食用经过正规处理的同种食物,则不会出现不良 体育bd
  食物过敏的诊断
  对于食物过敏,不能盲目地依赖某一项检测而轻易下结论,否则,白白受罪抽血扎针、过度限制饮食、降低生活质量姑且不谈,要是影响了幼儿的生长发育就得不偿失了;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查出真正的食物过敏原,则会随时面临过敏严重发作进而危及生命的风险。
  因此,怀疑食物过敏的患者,需要由有经验的变态(过敏)反应专科医师进行完整的病史采集,结合检查结果,细致地鉴别诊断。有的患者甚至需要在变态(过敏)反应专科进行食物激发试验才能确诊,进而予以合理的用药和防护。
  【参考文献】
  1.Ruchi S. Gupta, et al. JAMA Netw Open. 2019;2(1): e185630.
  2.Pereira, Brett et al. J Allergy Clin Immunol. Volume 116, Issue 4, 884 – 892.
  3.Bruijnzeel-Koomen C, et al. Allergy 1995: 50: 623-635.
  4.Boyce JA, et al.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0;126(suppl 6): S1-S58.
  5.Mimi L. K. Tang, et al. Intern Med J (2017), 47: 256-261.

本文地址://www.styjt.com/jiankang/2022-11-29/614986.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半岛平台官网入口网站下载
7*24小时半岛电子下载入口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