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洗茶”,从词义上理解,就是用水将茶叶洗一洗的意思。喜欢喝茶的人大多习惯将茶叶冲上水浸泡一会儿然后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称之为“洗茶”。
这有问题吗?“茶要先洗才能喝!”——前辈们就是这么教导的!食品安全风声鹤唳的今天,像“据说农残较多的铁观音或者陈放多年的老普洱,不洗就喝,长期以往会中毒的!”这种说法并不少见。
洗茶,是人们对某些茶冲泡过程想当然的理解。在茶文化领域,洗茶的标准称呼是“温润泡”。它是把茶泡得更好喝的一种技术手段,而不是为了“洗去茶叶中的脏东西”。
为什么要洗茶
“洗茶”在我国很早就有了,考证下来貌似最早出现于宋代。明代茶书中对此已经有很明确的解释,认为洗茶的目的即在于“净茶、温茶、发香和汰尘垢、沙土、黄叶、老梗。”这个说法概括了洗茶的两个主要目的:一是“净茶”、二是“温茶发香”。
既然洗茶的作用是“洗干净”和“洗出味道”,那我们就先从“洗干净”说起吧。
所谓洗干净,无非是想洗去灰尘、微生物和农残。空气中本身就有灰尘颗粒,我们吃饭说话呼吸都会有灰尘进入身体,与这比起来,茶叶上的灰尘算不了什么。
微生物生存需要水分,干燥的茶并不利于微生物附着生长。
大家最关心的莫过于农残。
平常我们清洗蔬菜往往通过浸泡且多冲洗几次的方式,很明显,洗茶时间短,水量不足,想通过洗茶有效去除农残,那只能呵呵了...
简言之,合格的茶用不着“洗”,不合格的茶“洗”了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容易出汤的茶,反而是第一泡好喝,如绿茶、红茶。殊不知,我们洗掉的可能是味道最好的一泡。
至于洗出味道,主要使干燥的茶叶先受热吸水湿润,形成叶片舒展的萌动状态,便于滋味物质溶解,冲泡时内含物质更易散发。
洗,还是不洗
根据茶叶叶片的老嫩、茶叶的形状和紧结度、茶叶的揉捻程度、发酵程度以及该茶类主体香气适宜发挥的温度等因素来综合来把握。
还是举几个栗子吧
1、绿茶太柔弱,总共也就泡2-3泡。洗茶浪费氨基酸,不洗。
2、金骏眉虽然是发酵茶,但是都是金贵的芽头。洗的都是钱,不洗。
3、祁门红茶等细嫩红茶,叶子很细嫩。洗完一趟就剩半条命,不洗。
4、黑茶此类紧压茶就不一样,原料成熟,制作周期长。茶叶都睡着了,洗一洗唤醒它,味道会更好。
洗茶有讲究
1、把握好水温,嫩度高的茶水温要稍低,嫩度低的水温稍高。一般用80℃的水洗茶,为了不破坏茶本身的营养物质,不同茶要不同对待。
2、洗茶速度要稍快一些,最好是不要超过3秒钟的时间,因为超过3秒茶多酚、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就会流失。
附:2017年全国茶叶抽检数据
本数据整理于 国家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由此可见,大部分茶叶还是没问题的,只要从正规渠道买茶或者尽量买一些知名企业的茶(被相关部门重点监控),一般是没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