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浙江】医疗创新科技助力

近期我们播出了一系列的科技创新成果,这些科技成果让我们看到了各行各业的科研工作者们,用使命感和创造力, 给广大群众带来了福音,为社会经济做出了贡献,要给他们点个大大的赞。今天我们要说的又是两个成果。一个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团队的“经导管心脏瓣膜病治疗新技术的创新及推广”,另一个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徐骁团队的《肝癌肝移植精准治疗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两个成果各有什么亮点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团队

“经导管心脏瓣膜病治疗新技术的创新及推广”

心脏瓣膜病是近年来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首要心血管疾病,75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高达13.3%,一旦出现体育bd ,预后极差,以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为例,2年死亡率可高达50%,远高于一般的恶性肿瘤。经导管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心血管诊治领域里程碑式的进展,但我国在此领域尚处初级阶段,面临的器械、技术、理论等瓶颈和科学问题亟待突破。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率领的心脏瓣膜团队围绕心脏瓣膜病的诊治,以临床医生为核心,在器械研发、技术创新、临床研究、大样本人群研究、机制探索等领域进行全方位研究,建立了全链条式解决方案,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该项目获得2020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心脏中心主任 王建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党委书记

我们这次获得了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围绕着用不开刀的方法更换人心脏的门——瓣膜的一些新技术和新产品,大概用了将近10年左右的时间。

针对我国瓣膜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作为核心单位研发系列经导管TAVR人工瓣膜,研发我国最新一代、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准释放、精准定位瓣膜系统,大幅度提高了器械在复杂病例治疗当中的安全性。

心脏中心主任 王建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党委书记

在第一代中国国产产品上面,我们做出了很多贡献,2017年终于有了我们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个产品服务于我们广大的患者。国内在这个之前就是2017年之前,我们中国没有任何产品可以用,包括海外产品,因为当时政府还没有批复,所以海外产品只是用于急救一些病人临时去采购一些,还要经过特殊批准渠道,才能可以用于治疗少量的病人。第二代产品,就是更新一代的不开刀的方法更换主动脉瓣的产品,在2020年11月份又被国家批复。第二代产品它在可回收准调整位置方面非常大的进步,这样的话整个成功率就跟原来的第一代产品大不一样了。

针对我国人群特点,突破技术禁忌, 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杭州方案,利用独特的球囊评估方法测量瓣环上结构,显著提升了技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成果获国内外心血管专家高度认可。

心脏中心主任 王建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党委书记

它是一个手术的策略和我们自己建立的一个标准,在原来国外的基础上有我们中国人的特色,特别是针对中国的一些瓣膜病的特征,就是钙化特别重,狭窄特别厉害,这些国外都不做的,我们在这个方面有了比较明显的突破。在海外是禁忌症或者相对禁忌症,我们把它变成了适应症,这个方面是有我们独到性的。

团队还通过系列基础科学研究,阐明瓣膜疾病关键机制,涵盖二叶畸形致病基因新突变,类主动脉瓣狭窄心衰重要病理生理机制、瓣膜钙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靶点,为心脏瓣膜病防治开拓了全新方向。王建安教授主持或作为核心成员制定我国该领域系列专家共识与标准,带领团队现场指导欧洲、南美和亚太4个国家7大中心和全国26省85家医学中心开展手术,受邀在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Catalyst栏目分享创新的产学研医模式和临床治疗经验。

心脏中心主任 王建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党委书记

我跟我们团队的人讲,不要获了一点奖就沾沾自喜,实事求是讲,我们真正的为人类做了哪些贡献,我们到底哪一点是我们创新的东西,这几点是最硬的考核,所以真正的奖不是领了块牌,真正的奖是在老百姓的心目当中,是在同行的心目当中,这一点是我们更加要追求的。

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院长徐骁教授团队

《肝癌肝移植精准治疗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肝癌是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也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据统计,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12%。肝移植是目前肝癌最有效的根治手段,我国也是世界第二大肝移植大国,一年大概需要做6000例肝移植手术,但术后较高的复发转移风险,严重制约了患者的长期生存。

如何解决这个肝癌肝移植领域的关键难题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徐骁教授带领团队在国家863计划、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项目的支持下,进行了多年的临床研究和艰难攻关。

院长 徐骁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要研究它就要有我们强大的基础研究的团队作为支撑 我们要通过在细胞层面、在动物层面做很多的一些模拟的研究,才能够揭示它的机制,然后针对这个机制找到关键的调控分子和调控的网络,才进一步的我们可以在类器官大动物上面进行一些模拟的研究,最后我们才能用到临床上。我们的团队里面除了我的老师郑树森院士之外,我们还有中青年的一支朝气蓬勃的研究队伍, 我们 非常团结,然后又具有创新的意识。在十多年的科研的探索过程当中,我的团队包括基础研究的团队和临床的团队一起共同的努力,才能够把一个瓶颈难题进行科技的攻关。

大量的临床病例研究,十多年孜孜不倦地探索,徐骁教授团队终于成功构建了肝癌肝移植精准诊治体系,该体系实现了肝癌受者精准选择和肿瘤复发早期防治,大幅提升了肝移植的长期疗效。

院长 徐骁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我们建立的项目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实现对肝癌肝移植受者精细化的分类,对肝癌的病人,我们可以非常精细地来区分 哪些病人适合做肝脏移植 哪些病人在做肝脏移植之前 我们先要做降期的治疗,现在是控制肿瘤达到一定的标准以后再做肝脏移植,哪些病人在肝脏移植以后 他需要做个体化的治疗 第二块就是在移植以后,如果肝癌复发转移了,有些会发生肺转移 有些会发生骨转移 甚至颅内的脑转移 那么这些转移怎么样才能将更加精准地早期预警,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也建立了基于液体活检的 肝移植受者移植以后的液态指纹谱, 通过血里的一些指标 代谢产物 分子标记物 最后我们能够更加敏感高效地来预警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该成果已经推广应用于国内十多家肝移植中心,并纳入了《中国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成果还发表了英文版,向世界分享了中国肝癌肝移植宝贵经验。今年,《肝癌肝移植精准治疗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获得了2020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院长 徐骁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那么在整个研究的过程当中和在临床上,我们临床诊治的一个实践当中,我们都体会到了有辛酸 有苦,但是更多的是 我们的临床成果取得成效和进展的时候,我们临床上的病人由于我们的科研成果 能够更精细化地进行移植的选择, 在移植以后能更早期地得到肿瘤复发的预警,那么可以进行更加个体化的治疗的时候,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非常开心,为了我们肝癌 肝移植疗效的提升,我们都做出了努力,所以我们是很自豪,而且是很欣慰的。

有了科技部门一项项激发创新政策的出台、有了科技工作者兢兢业业的攻关研发、有了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的勇攀高峰的信心与决心,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创新成果在浙江科技人手中开花结果。

来源:创新浙江

编辑:李姗姗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kuaixun/2021-10-27/551525.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半岛平台官网入口网站下载
7*24小时半岛电子下载入口
健康图文排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