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不降,血管“爆雷”!趁早Get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有什么区别

作为血管中的“头号垃圾”,超标的血脂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形成心脑管事件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引起心肌梗死的潜在危险分子[[1]][[2]]。尤其是对于已经发生过心脑血管事件的人群,则更为凶险。因此,坚持使用降脂药,保持血脂长期“达标”,不给血管“添堵”是这类人群血脂管理的重点任务。中等强度的他汀类药物作为降脂治疗中的“全能选手”[1],一直都是临床降脂治疗的优选方案[[3]],尤其是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有什么区别,方便患者做出科学、适配的选择。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有什么区别?以下四个方面均有差异

虽然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同属于中等强度他汀降脂药物,但对于已经发生过心脑血管事件的高血脂患者来说,谁才是真正的适配度更高的“好药”呢?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有什么区别之适应症

高血脂是缺血性脑卒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对于发生过心脑血管事件的高血脂人群,危险系数更是buff加倍。

而从适应症来看,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的“共性”在于都能发挥调节血脂、稳定斑块进程、降低心梗、脑梗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而阿托伐他汀除了调理血脂,还具有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每日服用阿托伐他汀40mg治疗冠心病,患者LDL-C达标率高达93%[[4]],它也是国内仅有的有冠心病适应症的他汀类降脂药。

二者相比,阿托伐他汀能够更为广泛、精准地覆盖已经发生过心脑血管事件的高血脂人群。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有什么区别之治疗效果

疗效是检验好药的金标准。由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致病因素,对于降脂药而言,LDL-C降幅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才能下降的越多。

研究显示,在我国批准剂量范围内,阿托伐他汀是降低LDL-C幅度较大的他汀类药物[[5]][[6]]。每日服用10-80mg阿托伐他汀,LDL-C降低幅度为37-55%[[7]]。而每日服用瑞舒伐他汀5-20mg,LDL-C可降低38%-48%,但是40mg瑞舒伐他汀未获CFDA批准,禁用于亚裔人群[[8]][[9]]。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血脂指标的情况选择合理的药物用量。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有什么区别之安全性

降血脂是一场“持久战”,尤其是发生过心脑血管事件的高血脂人群更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治疗。而药物的安全性是进行疾病长期管理的基石,它与患者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

二者从药物安全性角度对比来看,瑞舒伐他汀作为2003年上市的一种新型的降脂药物,虽然拥有良好的降脂效果,但由于其是在肾脏里进行代谢,对于三高慢性患者特别是高血糖患者来说,他们的肾功能通常比较容易受到损伤,服用瑞舒伐他汀会给肾脏带来不良影响。

而阿托伐他汀作为老牌降血脂的“带头大哥”,在1997年就已获批上市,先后通过了包括在CARDS研究、SPARCL研究、ASCOT研究、IDEAL研究、儿童患者研究等400多项临床研究以及拥有3.3亿患者年使用经验,其安全性在涉及数千名患者的大样本临床研究中得到检验[[10]][[11]]。

并且,它对肾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相反还具有抗细胞增殖、抗炎症、抗骨质疏松等作用,通过减轻肾损害的程度,来进一步保护肾功能[[12]],患者在使用时也无需调整剂量。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有什么区别之服用频次

药物使用越便捷越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升治疗效果。

阿托伐他汀的药物分子半衰期长达20-30小时,不仅可以实现更持久的降脂效果,让服用时间更自由,不受时间和进食影响[4],而瑞舒伐他汀虽不受时间影响,但需要在进食或空腹时服用[5],需要患者在日常多加注意。

无论是阿托伐他汀还是瑞舒伐他汀,选择原研品质,证用药的疗效性和安全性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各有千秋,对于发生过心脑血管事件的高血脂人群来说,一线专家建议临床治疗优先使用原研药。

以原研药立普妥为例,立普妥是阿托伐他汀功效成分的发明者,是从0-1的原始突破和创新。十万里挑一的主要功效成分和严苛生产工序、核心制剂工艺等独家机密,保证了立普妥的精准有效和稳定发挥。

而立普妥也历经上千次实验的安全评价、Ⅰ期、Ⅱ期、Ⅲ期、IV期的临床试验以及不良反应的终身监测等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监测,从一线诊断到临床用药为患者带来更高的安全保障。

对于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有什么区别,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虽然二者同属于中等强度他汀降脂药物,但在适应症、降脂幅度、服药方法三方面有所差异,且对于发生过心脑血管事件的高血脂患者来说,阿托伐他汀能为他们带来更长远的心脑血管获益。总之,长期、坚持是治疗高血脂的重要原则,除了规范服用降脂药物,养成定期检测血脂、搭配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戒烟戒酒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样重要。多管齐下,才能科学控制血脂,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1]] 邓庆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00016-00016[2024-01-20].

[[2]] 苏庆丰,李喜梅,张林虎.联合降脂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及炎症标志物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7, 17(11):3.DOI:10.11655/zgywylc2017.11.042.

[[3]] 王增武,刘静,李建军等.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J].中国循环杂志,2023,38(03):237-271.

[[4]] Liu Z, et al. Ann Pharmacother. 2016 Sep;50(9):725-33.

[[5]] Rabar S, et al. BMJ 2014;349:g4356

[[6]] Saito Y, et al. Arzneimittelforschung. 2002;52(4):251-5

[[7]] M R Law,et al.BMJ . 2003;326(7404):1423

[[8]] Saito Y, et al. Arzneimittelforschung. 2002;52(4):251-5

[[9]] 可定®产品说明书. 2018年12月21日版

[[10]] 立普妥®产品说明书. 2023年08月22日版

[[11]] 立普妥®产品说明书. 2023年8月22日版.

[[12]] 杨宝峰,陈建国.药理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43-244.

本文地址://www.styjt.com/kuaixun/2024-05-14/678140.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半岛平台官网入口网站下载
7*24小时半岛电子下载入口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