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没效!我看的不会是个假中医吧?二羊告诉你其中缘由

  • 2021-11-18 15:48:21 网易
  • 小关
  • 品牌

  二羊目前是一个门诊医生,每周五天半出门诊。

  目前病人稍微多了之后,针灸治疗时间就会被压缩,其实不是我想要的状态,大家都知道的,看中医嘛,节奏慢一点,不温不火,心平气和。人多了就会急,会焦躁。

  有人问二羊,我看中医两三个月了要不要换医生。医生开来开去都是原来的方药没多大改善。

  其实目前临床中医这个行当挺乱的,中医的质量比起西医来差太多,一个是中医没有标准,一个是很多中医并不都是喜欢和专业这个专业的。

  简单概括一下大概有三大类。

  第一类、就是猜谜语类,吃了看看,医生心里没数,患者更没底,中医行业混子不少。

  第二类是调理类,开一些食疗药,上来就是吃两三个月,吃不好也吃不坏,不思进取的中医也很多。

  第三类,经方治疗类,张仲景用经方都很小心,一般一副药都是分三次吃的,这样的后果就是,用对了效果很好,几副药会有改变。用错了,不舒服也会马上出现。

  其实大家都比较喜欢第二类中医,安全,平和,也是目前中医江湖最多的,从古代的宫廷御医到如今的大学教授。很多都属于这个风格,当然首先得有一个著名的头衔,要么够老,否则病人没有耐心坚持喝药。

  二羊门诊选择了第三类,急性病很快,三五剂。慢性病,分标本缓急,分步骤来也是有重点有层次,分步骤去解决。好处是,很多患者慢慢就成了忠实粉。当然也有风险,部分患者看一次就不来了。一种是反应比较大,一种是没有达到预期的。

  但总体来说,应用经方的效率远比自己组方来的效果好,尤其是遇到疑难杂症,直接让祖师爷上身,意想不到的惊喜会出现。

  有人问,为什么大家都在推崇经方,只因为有效,和好用。

  那在学习伤寒论经方过程中,我跟大家走的路都是一样的。上学那会就不大喜欢看纯临床的东西,一个是比较陌生在一个是比较干憋无聊。

  上学那会我就不大喜欢看黄煌写的书,直接总结体育bd 归类,用什么方。也没有原理,理论,这类内容对中医临床是帮助很大的,但初学者不喜欢。

  初学者喜欢一些高深一点的,带故事的,玄幻的,这类书比较好玩。例如思考中医这类,又或者比较通俗一点的,说道理又满足大家期待的,如市面上卖得很火的中医畅销书。

  也不是说这些书不好,挺适合爱好者,和业余想学中医的。但对于专业人士来说,这类书会让人走很多弯路。

  一看就懂,还特别上头好玩,中医真美妙,中医真神奇,中医文化博大精深。

  但临床一用就抓瞎,不好使,尤其是临床中医,天天都要跟疾病打交道,面对患者。一个方法好不好,用在10个病人身上就知道了,医生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得提高有效率。

  这时候,你还来讲故事,讲一套套理论就不好使了,尤其像咱们这种年轻的中医,患者来找你是想解决问题的。我们没有老中医,老教授的天然优势。

  只能靠临床效果取胜,所以年轻中医更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这时候再回过头来看一些临床的书,哦,临床就是那么直接。

  感冒来了你能治不?几天治好?

  患者期待你能够解决他的问题,临床医生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

  这时候就发现张仲景为什么被后世人称为医圣了。

  他给了我们有效的方子,并且事无巨细地教你怎么使用这些方药。

  汗出怕风脉浮缓用桂枝汤,无汗怕冷,脉浮紧用麻黄汤。

  够细的吧,直接告诉你什么样的体育bd 组合用什么方子,更细一步还有教你怎么吃药,怎么去加减。

  这不就是临床医生渴求的“真传”嘛。

  相反,中医专家教你如何分辨风寒风热,你学会了也不知道用什么方,即便告诉你方子了,你又不知道怎么用。好吧,搞了半天终于学会用了,关键时候不好使,效果不行。

  你说气人不。

  为什么几千年过去了,临床大家都还在推崇伤寒论,推崇经方?

  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照着做,知道怎么去做,并且照做了之后行之有效。

  常常觉得,目前大家看到的很多中医知识是伪知识。有一个误会,大家误认为我学了中医知识=我的技能。

  例如某某穴位能降血压降血糖、治痔疮睡眠,某某方药能降尿酸,治结石等。

  网络上自媒体上到处都是这类的中医知识,有用吗?很难说吧。

  穴位也好,方药也罢,这些只不过是手里的武器而已。能不能用,会不会用,能不能用来杀敌,这还差十万八千里呢。

  又好比你手里有一辆跑车,或者性能各方面都很齐全的跑车,但你能让这辆车跑起来吗?能跑多快?这是不是需要一个专业的赛车手来驾驭,要不再好的车都只是摆设。

  那你学到了降血压、降血糖的方法,那你去降一个看看,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些知识不好用了,或者用了根本不好使。

  明白这个理之后,作为一个门诊年轻的中医,我知道了我所努力的方向。学习和利用中医的知识和手段帮我解决临床问题。并且是自己能做到。

  于是,对于那些单纯的理论或者脱离临床的人写的书可以少看了,毕竟精力有限。

  结合实践,独立临床越久发现临床越直接和朴素。

  临床真的很直接,尤其是经方医学,有是证用是方,有什么样的病机用什么对于法则。

  再回过头看很多人写的医案集,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帮征博引,引经据典来证明自己的是对的,用药是用根据的。

  其实临床一瞬间,这功夫都是需要在前期不断练习积累的,真正临床也就几秒钟的事情,就好比那些球场上的运动员,临床发挥,神来之球,就靠下意识的临场发挥。根本不是通过一大堆理论计算和推论出来的。

  估计很多人很难理解我说的这种状态,再举一个例子,很多人喜欢足球,对于各种球星和足球知识聊起来头头是道,我觉得其实很多是伪球迷。他很喜欢看球,讨论球,点评足球,但却很少上场去踢球。

  有时候觉得起球员踢得太烂,各种吐槽,其实你自己上场去踢踢就知道了,进一个球不是东东嘴巴就能做到的。

  我们要做的不是看台或者视频前面的“伪球迷”,我的目标是自己能把球踢进去。

  我曾经分享过我看病的这种状态,说的这种临场当下突如其来的灵感或者本能反应,很多人跑过来反驳,说中医是有理论根据,不是靠你这种感觉,还讲缘分,你是庸医吧。

  我再讲讲两个事实。很多患者的病既然成疑难杂症,看来看去好不了,你说这是事实吧,按照科学的理论他的病就这样了。市面上的中医良莠不齐,按二羊的逻辑,他没遇到能治他的医生,医缘没到。

  再一个,作为一个医生,我的状态并不是每次都非常好,临床时第一反应就决定了我当时的状态。看病处方,方药一出去就意味着这次临场反应的结果已经注定了。你不能说我先开一剂不对我再开一剂,你不能反悔,也不能乱试。

  正如足球比赛时那一刻,你把球踢朝球门踢过去,踢得怎么样?就看球进不进了。球不进,你不能说再给我一次机会。成败就在一瞬间。

  临床看病方药一出,少则两三服,多则1周的药,患者吃了有没缓解,好转了还是加重了。这都将成为既定事实,你也没有机会反悔。对于重的病人,几副药能救命,用不好也会丢了性命。医生都要去承担这一切,对治疗负责。

  临床中医跟不临床中医的区别,就好比这赛场上踢球的和看台上看球的。心态完全不一样。

  所以很多中医人不愿意看病,做一个不看病的中医会轻松很多,讲课培训,写书,上节目,怎么都好,只要不看病。

  相反,如果想成为一个临床看病的医生,就必须反复地去实践,去亲自临床,承担每一次处方和治疗的责任,不断重复重复直接面对患者。

  我自己这么过来的,我也鼓励身边的人想学临床中医,一定要自己独立去判断,去实践,去重复,去培养自己的临场反应,培养看病的直觉。

  当然这往玄的方向说,培养灵感。

  搞艺术的都懂,这个东西不是单纯靠努力学来的,但却必须是通过不断训练后习来的。

  看病不是保证每次都有很多好的发挥,也得原谅和允许自己犯错,当天,医学是跟生命打交道,也不能胡来,用药处方也要一定的准则。

  这种看病的灵感更不是凭空乱想。

  中医太难了,尤其是临床中医,能做的就是尽心尽力,其他就暂时交给缘分。

  我是中医二羊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硕士,主导针药并治的大中医观,一个推崇经典古中医的80后中医。

  一个铁杆中医粉。有一味赤色栀子心,胸怀山中药,愿为熊胆使君子,继四圣岐黄之术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pinpai/2021-11-18/556353.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半岛平台官网入口网站下载
7*24小时半岛电子下载入口
健康图文排名
Baidu
map